4月17日,《马关条约》,不应被忘记的屈辱!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也被割让,自此中日甲午战争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500

每当提起中日甲午战争时,大家都会捶胸顿足于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这支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舰队曾经承载着清朝的诸多希望,却在“慈禧太后为了庆寿挪用海军军费”、“李鸿章避战求和”等“主要原因”下,“痛失好局”。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或者仅仅如此吗?

500

虽然北洋舰队当时号称“亚洲第一”,但经过励精图治的日本联合舰队,在总排水量、平均航速节、火炮数量、鱼雷发射管数量等各方面,都不逊于北洋舰队。单拿火力来说,当时观战的英国人估算过,整个海战过程中,联合舰队的火力是北洋舰队的3倍。

更重要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国家机制上是优于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的。

500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便蓄意对外扩张,逐渐形成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

1871年,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该条约第一款就写明:“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

500

这怎么看都是一个平等的条约。但日本却不这么认为,丝毫不顾条约中“两国所属邦土……不可稍有侵越”的规定。1872年入侵中国属国琉球,1874年入侵中国领土台湾,还透过《北京专约》迫使清政府间接承认琉球为日本属国,并于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国,改设为日本的冲绳县。

同时,日本还入侵中国的另一个属国——朝鲜。先后利用朝鲜发生的“壬午兵变”和“甲申政变”扩大在朝鲜的势力,排挤朝鲜的原宗主国——中国,并于1885年与清政府签订《天津会议专条》,在事实上取得了与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对等地位。

此后日本即有计划地投入全国国力开展了针对中国的扩军备战活动,以进行一场“国运相赌”的战争。 

500

1894年,以朝鲜东学党起义为契机,日本派大军进入朝鲜,并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清政府惨败。

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清廷早就从1894年10月起便不断透过欧美列强向日本求和,三次求和两次被拒。直到日本也觉得“日清战争不能无限期继续下去,媾和谈判的时机早晚必会成熟”。就这样,中日两国最终坐到谈判桌上,开始了马关和谈。

500

清廷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于1895年3月13日,带着美国前任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率100多名随员前往日本马关(今下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进行谈判。

500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抵达日本马关,住在接引寺(古代为朝鲜通信使的住所)。3月20日双方在春帆楼会见,正式开启了和谈。

3月24日第三轮谈判后,李鸿章回接引寺住所的途中突然遭日本人小山丰太郎枪击,造成李鸿章左眼下受伤。这个小山丰太郎气坏了日本政府,原本可以借胜利之势狮子大开口,可如今出了这档子事日本就有些理亏了。

500

而且日本也担心这事成为第三国干涉的借口,于是一方面由天皇、皇后亲遣医生和护士对李鸿章进行治疗并给予慰问,另一方面自动宣布承诺休战。李鸿章也没有像日本所担心的那样立即归国,而是继续谈判。

说起来在遇刺后李鸿章不以为悲反以为喜,希望以道德优势让日本让步,不过弱国无外交,哪怕是理亏,没有坚船利炮只能任人宰割!这个七十二岁的老人也是够心累的了,光绪皇帝不管,慈禧太后不见他。

500

梁启超有言: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去日本前,光绪帝让李鸿章与众臣议论媾和之事。大臣孙毓汶、徐用仪认为当前形势急迫,若回避日本割地条件,和平交涉将无法继续。文廷式还主张效仿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迁都最终战胜拿破仑的故事,要求迁都再战,但很快被否决。李鸿章声称:“割地则不行,议不成则归耳!”其后李鸿章又拜会各国公使,乞求干涉,但均无结果。签完《马关条约》,李鸿章有次出访停经日本却不肯再踏上日本一步,想来他也知道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内心的愤怒了吧。

500

3月30日,双方签订休战条约,休战期21天,休战范围限于奉天、直隶、山东各地。此时日军已于3月23日袭占澎湖,造成威胁台湾之势,停战把这个地区除外,保持了日本在这里的军事压力。

小兵兵觉得既然你理亏了就应该收敛点,但日本没有,这脸皮真是可以。

500

有个故事虽然真实性有待考究,但是足以说明当时日本的蛮横。

当双方谈到台湾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急不可耐。

李鸿章说: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如此着急?

伊藤博文:尚未咽下,饥甚!

这一风波平息后,日方代表继续进行威胁和讹诈。美国顾问科士达则想方设法怂恿李鸿章赶快接受条件,以便从中渔利。

最终,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马关条约》。

500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篇幅有限,关于甲午海战、《马关条约》那段屈辱的历史远不止小兵兵所讲的这些。

历史事件每每述之叩心泣血,但小兵兵说这个事并不是想让大家仅仅记住仇恨,提起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只知道噼里啪啦骂一通就完事了。

《马关条约》其历史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帝国的覆亡、民国军阀的形成和中国急待解决的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等都与之息息相关。《马关条约》条款非常苛刻,就清政府而言,如赔偿和财力损失是极大的。赔偿的军费达2亿两,加上赎辽费3000万两和威海卫日本驻守费150万两,共计2亿3千15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

500

▲日本谈判代表之一,时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另外,日军还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船只、兵器、机器、粮食等也价值1亿两。巨额的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靠举借外债应付,列强则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大转折,对这古老的帝国来说,东亚霸主的地位被弹丸小国取代,犹如晴天霹雳。  

正如梁启超所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争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1895年以前皇帝、官僚、士绅大多数生活在传统的思想世界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历次侵华战争,也都以中国的失败和签订丧权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告终。他们在自欺欺人的“自强中兴”和所谓“中外和好”的梦幻中自我陶醉。甲午惨败和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情形已和已往不同了。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