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补强和丰富「澳门历史城区」内涵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将于今日傍晚举行荔枝碗船厂片区X11-X15启用仪式。该项目是展示本澳造船业为主题的游憩文化活动空间。文化局在对荔枝碗船厂遗址进行维修活化的基础上,较早前透过公开的方式招募荔枝碗船厂片区市集的摊位,展售路环文化特色的纪念品、原创产品及特色小食等。荔枝碗船厂片区X11-X15设有专题展览、特色市集、艺游人驻场演出,以及工作坊等,展示荔枝碗船厂片区的历史文化,打造离岛特色文化地标,促进社区及文化旅游发展,丰富人文体验。

  这是澳门特区政府将保护文物与利用文物为促进经济服务、丰富市民、游客文化生活相结合的一个积极尝试。在取得成功经验后,或将能为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澳门历史城区」,发挥促进经济发展及丰富市民、游客文化生活,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因而在一定意义上,荔枝碗作为澳门造船工业遗址的保护维修,也可以说是「澳门历史城区」内涵的补强和丰富。

  荔枝碗造船的保护维修,是继对益隆炮竹厂遗址进行保护维修后,又一项工业遗址的保护利用,为曾经作为澳门工业的重要门类之一的兴旺发展历史,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及历史见证。实际上,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澳门造船业,是本地区悠久的传统工业,亦是传统的四大手工业之一,也是澳门历史悠久的经济产业之一。它的经营和变迁与澳门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是澳门十九世纪至二十一世纪之间产业演变的见证。同时,澳门造船业结合了许多行业的传统习俗,蕴含深厚的文化价值。澳门的造船厂曾分布于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澳门的造船工艺,主要是传承于中国传统广系木船制作,并在发展过程中,结合西方的元素,成为具有自身特色和工艺精良的木质渔船制作的基地。一百多年来,从风帆渔船到机动渔船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制造木船。澳门在中国的造船史中,具有一定的位置,特别是在传统工艺上,包括有水密隔舱、掘木、多孔舵、敖、关等,都是对船体在海上航行时的能力考量,这均是传承于中国的传统造船工艺。

  澳门造船业最繁盛的时间为上世纪三十年代,澳门半岛共有三十六家造船厂,凼仔和路环共有七家。造船业的盛况也带动本地木行和其他辅助行业的发展。当时的造船厂不仅设在提督马路沿岸,也有不少开设在路环荔枝碗。直到八十年代中,澳门造船业开始因为本土渔业没落及内地同业竞争,订单不断减少。提督马路沿岸的船厂全部变成高楼大厦,荔枝碗的造船厂也基本停工,只留下工业遗迹供人们凭吊这个行业昔日的辉煌。

  荔枝碗船厂生产过不少的渔船和具有代表性的船只,如六合船厂所造的「澳门号」、文记船厂所造的「阿妈号」和华南船厂所造的「海安号」等。而荔枝碗造船厂建筑群,是人的活动、生存与自然地理环境配合所形成的独特风貌。由于其厂棚建筑的特色,四面不设围墙,海湾与村落可以透过厂棚形成视觉联系,此一工业遗产所形成的景观和空间特点,于本澳、邻近地区以至世界皆为鲜见。因此,由于厂棚轻巧通透的设计,景观上使山、村、厂、湾四者融合,具有显著并且不可替代的景观价值。

  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二日,民间团体提交了「要求文化局对荔枝碗造船村启动不动产类文化遗产评定程序申述文件」。经文化局分析后,认为符合《文化遗产保护法》的评定标准。因此,于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启动对荔枝碗船厂片区的评定程序。特区政府按照《文化遗产保护法》的规定进行了公开谘询,所收集的意见大多认同荔枝碗船厂片区的价值及将荔枝碗船厂片区列为「场所」类别的被评定不动产,文化遗产委员会亦表示认同。由于荔枝碗船厂片区土地于物业登记局内并无任何业权人或其他物权的登记,依法由特区政府负责管理和使用,故没有不动产所有人的意见。完成评定程序后,根据《文化遗产保护法》的规定,特区政府制订《评定荔枝碗船厂片区为场所并设定其缓冲区》行政法规草案。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十四日,行政会完成讨论《评定荔枝碗船厂片区为场所并设定其缓冲区》行政法规草案。草案建议评定位于路环荔枝碗马路的荔枝碗船厂片区为场所并订定相关的缓冲区,以及保护内容。

  这就确定了荔枝碗船厂是澳门特区的工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运动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近年来许多有工业化历程的国家都积累了此方面的先进经验。工业遗产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工业遗产包括工业革命前的手工业、加工业、采矿业等年代相对久远的遗址,也有人认为包括一些史前时期的成规模的石器遗址以及大型水利工程、矿冶遗址等;狭义工业遗产指十八世纪从英国开始的、以采用钢铁等新材料、煤炭和石油等新能源、以机器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工业革命后的工业遗存。

  目前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世界遗产在地区和品类上的平衡问题,中国政府也根据世界遗产的入选标准来完善世界遗产的申报工作,增加工业遗产的类别,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遗产体系。到今年四月十八日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的「二零二三工业旅游暨大运河工业遗产峰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组织了五批国家级工业遗产的项目认定,先后发布国家级工业遗产一百九十四个。而在国务院最新公布的第六批一千零八十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中东铁路建筑群、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钱塘江大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导弹卫星发射场遗址等近现代工业遗榜上有名。加上之前列入的大庆第一口油井、青海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等,已有十余处狭义概念的工业遗产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澳门的东望洋灯塔,也于二零一九年获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名单。这是继二零零五年东望洋灯塔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内容之一被列入「世遗」后,获列入中国历史灯塔的文物保护,而且被指世界历史文物灯塔的一百座之一、中国的八座之一。

  基此,澳门特区政府尤其是、文化遗产委员会和文化局,有必要继续抓紧荔枝碗船厂和益隆炮竹厂等工业遗址的保护及维修工作,并向中央申报,争取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与东望洋灯塔「作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