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地方行政区划梳理

众所周知,元朝是行省制诞生的朝代,那行省是个怎样的存在,行省上下又有怎么样的层级关系?

元代中叶,元朝政府将全国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省下有路、州(府)、县,路归省管。府和州有的归路管,有的归省管,还有的州归府管。县有的归路管,有的归府管,有的归州管。

中书省直辖地区,称作“腹里”,包括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河南和内蒙古的一部分,由中书省直接管辖,不属于任何行省。“行中书省”的全称为“某某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某某行中书省”或“某某行省”。

此外,元政府设立了宣政院(初为总制院),除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外,并负责统辖青藏高原(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1321—1323年(元英宗至治时),全国划分为13个一级行政区:1个中书省、1个宣政院辖地、11个行中书省。中书省为中央机构中书省的直辖地区,又称都省、腹里,包括今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山东以及河南和内蒙的部分地区。宣政院辖地主要是原吐蕃势力范围,宣政院辖地的建立,标志着从元朝开始西藏正式成为隶属于中央的一个行政区。十一行中书省为岭北行省、辽阳行省、陕西行省、河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云南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征东行省。其中,征东行省即高丽国,行省负责人由高丽王兼,性质与内地行省不同,所以也有人认为只有10个行中书省。

元末,又分出许多行省,如中书省分出山东行省,江浙行省分出福建行省;有些行省区域过大,又划置分省,如福建行省内置建宁、汀州、泉州分省。可见,元末行省制也已开始混乱。

元代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略同于宋,行省下辖路,路领府、州,府、州辖县。但也有不辖县的路、府、州;不隶于路的府、州,而直隶于行省。直隶于行省的府、州称为直隶府、直隶州;隶于路的府、州,称为散府、散州。当时与路平级的直隶州、直隶府为数不少。另外,元仿宋的“军”行政区划,置有军和安抚司,为数不多,都在边境少数民族的区域内置设。军有直隶于行省的,也有归路统辖的;安抚司都直隶于路。元代在一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下,置路185,府33,州559,军4,安抚司15,县1127。

此外,元政府设立了宣政院(初为总制院),除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外,还负责统辖青藏高原(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元代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虽略同于宋,元代的行政区划已与宋朝的有原则上的区别:

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是行省(或简称省),已不是路。宋朝的最高一级行政区划——路,在元朝已降为第二级行政区划单位。

在宋朝,府、州是辖于路之下的,在元代已有相当数量的府、州成为直隶府、直隶州,与路并列。

宋是三级行政区划系统,元则有三级、四级,而且以行省—路—府或州—县四级区划系统为主。

特殊行省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以高丽王国置(简称征东行省,又称日本行省或征日本行省),行省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自辟官属,财赋不入都省,与元朝其他行省性质不同。交趾行省(安南行省),以安南国置。荆湖占城行中书省(占城行省),为征伐占城成立的行省,唆都为右丞相,阿里海牙为平章政事。缅中行省,以缅国(蒲甘王朝)置。

附注(不属行省的地方):

1、渖阳等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元初获高丽西京、都护、龟州等四十余城,元宪宗六年(1256)以其民置高丽军民万户,侨治辽阳城;中统二年(1261)改置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四年(1263)析置渖州高丽军民总管府;元贞二年(1296)合并为渖阳等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亦渖阳路)

2、哈喇火州总管府:至元二十年(1283)置哈喇火州宣慰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属别失八里和州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至顺元年(1330)置哈喇火州总管府,不属任何行省。

3、北庭都元帅府:元太祖十三年(1218)内附,宪宗元年(1251)置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驻忽毡,辖畏兀儿地区;至元十四年(1277)归元朝所有,徙阿里麻里行中书省更名别失八里行中书省来治;至元十五年(1278)置提刑按察司;至元十八年(1281)改畏兀儿断事官置北庭都护府。至元二十年(1283)置别失八里宣慰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置别失八里和州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领天山南路,不属任何行省。贞元元年(1295)置北庭都元帅府,领天山北路。

4、曲先塔林都元帅府:贞元元年(1295)置曲先塔林都元帅府,领天山南路。

5、阿里麻里元帅府:至元十二年(1275)置阿里麻里行中书省,驻阿里麻里;十四年(1277)东徙,更名别失八里行中书省,其地为察合台汗国专有,为汗庭所驻。至元十九年(1282)置阿里麻里元帅府,领天山北路;后废。

6、耽罗军民安抚司:至元十年(1273)置耽罗总管府,二十一年(1284)改置耽罗军民安抚司,三十一年(1294)还属高丽国;大德四年(1300)复置耽罗总管府,五年(1301)改置耽罗军民万户府;同年还属高丽国。本辖——①庆尚州道劝课使:元置,属征东行省,大德五年(1301)废,还属高丽国;②东界交州道劝课使:元置,属征东行省,大德五年(1301)废,还属高丽国;③全罗州道劝课使:元置,属征东行省,大德五年(1301)废,还属高丽国;④忠清道劝课使:元置,属征东行省,大德五年(1301)废,还属高丽国;⑤西海道劝课使:元置,属征东行省,大德五年(1301)废,还属高丽国。

7、四大汗国:钦察汗国、察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8、高丽国:元朝附属国,其政区与元朝不同,分为八道,道下设府郡。今附列其道。京畿道、忠清道、庆尚道、全罗道、江原道、平安道、黄海道、咸镜道。

9、安南国:全国分为路和镇,其路一说十二路,一说十五路。今附列其可考路镇。东都路、北江路、谅江路、三江路、天长路、龙兴府路、建昌路、黄江路、长安路、天关路、新兴府路、乂安府路、顺化路、升华路;广威镇、天兴镇、太原镇、谅山镇、宣光镇、清都镇、望江镇、西平镇。

10、元朝部分地名考: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县破城子;哈喇火州——今吐鲁番市东境;斡端——今和田市;曲先——今库车县。阿里麻里——今霍城县境;王京——今朝鲜国开城;耽罗——今韩国济州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