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特稿|假期不长,但意义不小

编辑同志: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端午期间天气炎热,但不少市民仍怀着对传统节日的热情,与家人、朋友一同出游;或是在室内避暑,吃着冰棍、吹着空调;还有些人选择做志愿者,为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献上爱心……可以看出,端午假期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加持下,这个假期与寻常周末有了很大不同。

培养健康生活情趣。现在的年轻人,下班之后的休息消遣方式各有不同。有的人会追剧、看短视频,或是打打游戏,或是约三五好友小聚,这本无可厚非。有时无意间就会熬夜,而大吃大喝对于党员干部来讲也许还有早节不保的廉政风险。而端午节的休息方式,就为现在的年轻人做了好的榜样:赛艇是体育运动,包粽子是家教家风建设,而饮雄黄、烧艾草更是在炎炎夏日消暑的健康风尚。这也提醒我们,快乐不仅仅是刺激性娱乐带来的“多巴胺”,更是健康生活中带来的“内啡肽”,如果把周末躺在床上刷手机的时间用来做做瑜伽,坚持一年52个星期,会是多大的变化?可以说,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为现代青年人培养健康生活情趣提供了好的启示。

​涵养家国情怀。提到端午,就不能不想到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他的浪漫主义、崇高理想、不屈气节,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榜样。在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传承“屈原精神”,做忠于祖国、心系人民的爱国者,做清清白白、坦坦荡荡的老实人,做上下求索、砥砺奋进的实干家。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爱国之人,把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平凡时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在危难关头有担当,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英勇壮举和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却在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和无怨无悔的忠诚履职中,用努力奋斗托举起“中国梦”。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以端午节等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承载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好“中国节”,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意义不言而喻。我们深入挖掘节日内涵,和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在端午节,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文明祥和节日氛围。志愿者讲述端午节由来演变、进行非遗传承活动、为环卫工人送粽子……新形式、新样态为传统节日赋予新的活力,那些记录时代、表达真情、充满创意的活动,也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赋予传统节日更多文化内涵,推动更多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传统节日必将更好融入现代生活,为人们提供更多心灵滋养与精神力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