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正义性是否决定性,区别在于是相对静态的观点看还是相对动态的观点看

【本文来自《我一直很好奇一件事,“和平”真的代表“文明”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小雨点
  • 如果正义性那么具有决定性的话,美国建国以来南征北战开疆拓境的,正义性的决定性体现在哪儿了?即便放在现在的局面,如果去掉了中国这个因素,美国照旧是一家独大无人可制,正义性的决定性在哪呢?中国能抗衡,难道不是依靠实力而是正义性?那么80年代的正义性在实力的差距面前算什么?为什么那个时候的具有约决定性的正义性不足以抗衡对方?
    就跟江湖一样,你能手刃仇家靠的是你的实力而不是报仇的正义性,没有那个能力轻率动手,被对方斩草除根的时候,正义性救不了你。纠结于正义性就跟纠结于大义名分一样可笑。

战争正义性是否决定性,区别在于是相对静态的观点看还是相对动态的观点看。

相对静态的观点下,战争特别是具体战斗中,当前的物质力量是最关键的,正义的队伍,一样会被围剿,解放军战士一样会被子弹射穿,千千万万烈士喊着正义的口号赴死,他们的口号一样挡不住屠刀。这种时候物质差距起决定性作用,甚至有人认为这种胜利就是彻底的胜利,肉体消灭了代表正义的战士,就可以高喊自己不可战胜。

但是,事物是在动态中变化的。

相对动态的观点下,正义的力量不是一成不变的,会从弱小成长起来,即星火燎原。不是什么东西都会成长的,一颗种子会成长,而石子不会,对于一支队伍来说,什么决定了其是种子还是石头?那便是其正义性。具备正义性的队伍,他们能不断吸引追随者源源不断的加入,即是发展的过程中遇到阻碍甚至灾难,依然能重新生长,这种顽强的、生生不息的特征,正是正义性带来的。就像长征一路死伤惨重,伤亡过半,几万人面对国民党百万军队,经济装备等物质条件更是差距巨大,但是这微弱的火种依然能在几年后,以燎原之势,摧枯拉朽摧毁百万国民党大军。

用静态的观点去判断正义战争动态的发展,是片面的。就像红军湘江战役之后,以静态的观点,这支队伍是否就必然失败了?即是四渡赤水之后,这支队伍依然被国民党大军追在身后,是否他们当时不能立即攻打贵州、攻打南京,就意味着他们必然失败?建国以后也是一样的,建国之初,中国基本只有农业,美国已经有原子弹、航母、战略轰炸机;80年代,美国已经开始网络信息时代,我国刚改革开放,单车电灯都没普及;90年代末二十世纪初,苏联解体后美国及西方相对力量更是达到巅峰,这些巨大的差异,假如时代静止的看,是否又意味着我们必然失败,是否意味着历史的终结?哪怕今天,美国依然具备芯片等高科技的控制权,我们也依然存在种种问题,这是否能意味着我们必然失败?

显然不是的,我们从弱小走到今天,并且相信能走向复兴,本质上就是因为我们是正义的。这个正义不是空洞口号,是具备完整的逻辑合理性,是无数人用汗水乃至生命实现的。并且由于正义性,现在到未来,依然会继续集聚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庞大的力量,去推动目标实现。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不会说此时此刻就毫无问题、高枕无忧了,也不会静态的认为,此时此刻的问题就无法解决会导致我们失败了,我们承认问题,并且能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之所以能如此,关键还是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