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宜推动澳门发展成为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与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于昨日圆满闭幕。来自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千多名基建范畴的政、商、学界精英,在两场主题论坛、十场平行论坛中,围绕着新能源、国际合作与绿色转型、智慧轨道交通等行业热点及前沿话题,分享真知灼见,共觅行业发展新路向。同时,论坛期间举办了二百二十场商务洽谈,促成三十九份合作协议,较上届增超过一倍,涉及东南亚、莫桑比克和几内亚比绍等葡语国家地区,涵盖交通运输、房屋建设、电力工程、水利建设、新能源以及产学研融合发展、人才培养等领域和范畴,涉及金额约六十七亿美元,体现基建论坛在搭建高端平台、促进务实合作的重要作用。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表示,本届论坛精英云集,是历届以来参会嘉宾最多的一届论坛。展区全面提质扩容,专业展览首次亮相,特装展位超过百分之九十,众多前沿技术成果,展现「中国建设」品牌的强大力量。此次论坛取得四大成果:一、全面展现全球基础设施行业绿色低碳、数智驱动的合作成果与机遇,凝聚行业发展共识与智慧;二、打造合作新场景、拓展合作新空间,论坛商务对接平台作用迈上新台阶。三、专业权威发布,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四、发挥澳门平台优势,共创内地、澳门与葡语国家合作新机遇。而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主席余雨生则表示,今届论坛为疫后首次举办,参会团队规模进一步扩大,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部分实地来澳参会的嘉宾代表会再转到横琴深合区、深圳等大湾区城市考察,体现出本澳会展平台的商务汇聚作用、拉动效应。
「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共同主办,商务部、澳门特区政府为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澳门中联办为特别指导单位,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国务院港澳办为指导委员会成员。「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自二零一零年创办以来,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基建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是全球业界交流思想、获取信息、发现机遇、寻求合作的高能级对话基地,也是促进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高端平台。论坛每年吸引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高级官员、知名专家、项目业主、金融机构、投资商、承包商、设计商、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等数千名业界精英出席。为深入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落实商务部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各类专业展览的部署,本届论坛同期展览面积进一步增加,更大程度满足有关企业和机构参展需求,更好地展示行业国际合作成果和形象,全面提升「中国建造」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促进和服务中国企业和机构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国际基础设施合作。当然,籍着中央将「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落户」澳门特区举行,也有助于澳门特区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在基建领域将「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发展论坛」结合起来,扩大中国澳门在国际经贸及基建领域的影响。
中国近年来被形容为「基建狂魔」,随着我国各种世界性工程的完工,而且各个建设方面不断刷新着新纪录,特别是在桥梁建设方面,更是让这个「外号」,即使是在疫情期间也没有停顿。「十四五」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发展目标更是快马加鞭,催促着新的「中国速度」,很快就将会把落后的铁路、陈旧的车站、腐朽的桥梁、破败的公路、缓慢的网络的美国抛在后头。正因为如此,美国总统拜登才「蓦然惊回首」,抛出超过二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要与中国进行基建竞争,并声称在他的任内,不会让中国成为世界领先、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
在以「基建狂魔」著称的「中国速度」鼓舞下,在中美两国基建激烈竞争中,世界各国都感到,倘自己不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就将会严重落后,跟不上前进的趋势。因此,那些不以美国马首是瞻的国家,都乐意与中国合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因而这个「国际基建论坛」,就成为他们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行业发展的新机遇、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优势互补、协商共建、成果共享;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基础设施融资渠道;推进绿色发展,创新引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探讨「产业相融、市场相通、创新相促、规则相连」原则,不断深化与世界各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好场域。当然,在此基础上,也将能助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实际上,中央对推动澳门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促进澳门发挥中西交汇点平台作用,以「会展业+」为切入点,一直在逐步铺垫,逐步升级。中国贸促会与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促进澳门发展会议展览业联合工作委员会的协定》,包括合作开展会展人才培养、培育澳门会议产业优先发展等内容,有力支援了澳门会展业发展。作为《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的升级版,签署《CEPA投资协议》及《CEPA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的十四个重点合作领域中,提出支持澳门培育若干个品牌会议、展览活动以及为内地赴澳参会参展人员办理出入境证件及签注提供进一步便利等措施,将助推澳门会展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中央政府还把几个原本是中央的项目拨给了澳门,逐步地将区域性及国际性的会展活动摆放在澳门举行,为澳门特区争取承担或主导各种区域性以至是国际性的活动。包括将「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的秘书处设在澳门,并定期举行部长级会议;利用「APEC」的年度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北京举行的机会,将「旅游部长会议」安排在并不是「APEC」会员体的澳门举行。每年定期举行的「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也安排在澳门举行,并由澳门特区政府承办。「世界旅游经济论坛」更是以澳门为基地,每年都在澳门举行会议……等等。因而使得会展业成为澳门特区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无论在活动数量、质量、国际化和市场化程度上都得到提升,并培育出多个本地品牌会展,其中有八个更获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包括「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MIF)、「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MIECF)、「亚洲国际博彩娱乐展」(G2EAsia)、「中国(澳门)国际汽车博览会」、「澳门公务航空展」、「中国(澳门)国际游艇进出口博览会」、澳门休闲科技展(MGS)、「澳门国际品牌连锁加盟展」(MFE)。
经过一系列国际性会展活动的铺垫,澳门已经具备了发展成为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在伦敦人、银河的最新超大型会展设施落成后,将为提升澳门会展业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澳门特区适宜乘势而上,将自己打造成「国际会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