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没有高下和门槛,但艺术作品有
【本文来自《我们国家目前需要的主要是大众艺术,至于小众艺术,花适当的经费保留就好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1844哲学手稿
我讨论和要说明的一直都是懂不懂的问题。
伟大艺术文学,触及灵魂,但并不是谁都懂。
脱衣舞,强烈的电子舞曲鼓点,高科技的灯光效果,直接作用于生理感官,有耳朵眼睛就可以体会。儿童画用高纯度色彩是有道理依据的。
诗歌和童谣里面的合辙押韵,对仗平仄,朗朗上口及开口音和闭口音的选择,也可以理解为作用于人的生理感官。
作用于生理感官的,受众欣赏需要的门槛很低。当然从业者还是要有技术和修养的。灯光师音响师有各种级别高下。
相声是用大众化的语言讲的,但小孩子也有可能听不懂。
文言文如果不是必修课,现在几个人懂?文言文垃圾内容当然也多。
高规格的艺术,语言是很丰富的,但掌握了这门语言才能听懂。
艺术有高下和门槛,就像量子物理学家和幼儿园老师层次是不同的,虽然人格上平等。
你又混淆了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的区别。
艺术没有高下和门槛,但艺术作品有。
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确有高下之分,但是艺术作品的门槛却是艺术家自己设定的给观众的门槛,而不是这种艺术形式本身的门槛。
搞一部思想性、批判性一流或是技法出众,情感饱满所谓能够触及灵魂的作品(任意艺术形式)就可以体现这种艺术形式高端了?
恰恰相反!
如果一种艺术形式只能进行深度叙事、无法进行大众表达,正是落后的表现。我强调的是落后而不是低端。因为我认为它和其他艺术形式是平等的。
音乐可以像《悲怆》一样恢弘深沉、也可以如《铃儿响叮当》一样轻快舒缓,还可以像《Venom fo Venus》一样猛烈刺激,所以它是很大众的艺术形式,但是它和传统戏曲在艺术形式上没有高下。
文学可以像《滕王阁序》一样华丽优美,思绪绵长,也可以像“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一样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但是它和传统戏曲同样也没有高下。
我国建国初期的大量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去编纂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儿歌,这正是没把自己当所谓的高端文学艺术家,而是放下身段,想办法将艺术的真善美种子传播下去。
如果一个量子物理学家没办法去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一节简单的物理课,这是量子物理的问题么?不是,这是这个量子物理学家的问题。
最后,所谓的艺术的欣赏门槛有高低是最大的伪命题,所有的艺术都是通过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被人所感受,至于思想性,艺术性,那是艺术作品创作者和目标观众的问题,而不是这种艺术形式的问题。
大众艺术的电影,同样有充满艺术性的实验性电影一般老百姓根本看不下去。比如希区柯克实验长镜头拍摄的《绳索》,全片一个镜头,正常人看着会非常难受。
所以艺术没有所谓的高低规格,但是有高规格的艺术作品。
如果一种艺术形式,只能产生高规格的艺术作品,不能产生通俗适宜大众传播的艺术作品,那这种艺术形式注定小众,但小众不等于高端。
认为小众等于高端的纯属装X——行为艺术也挺小众的,你咋不去深夜裸奔追逐宇宙射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