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要一口一口吃,几年内能出来好用的DUV就很好了
【本文来自《寧南山喊窮台喊了很多年了,也努力去研究台灣的產業結構,但我認為是窮不了台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北海懶農
你說的沒錯,前人走過的路,後人理應走起來要容易多了。
EUV剛開發時,日本人根本不走,認為研發經費都會打水漂。
起碼現在無此疑義,因為ASML走過了,已證明此路可通。
光源上,用二氧化碳鐳射每秒五萬次轟錫滴,以產生euv光源,方法很清楚。
甚至要怎麼快速清除錫,讓光刻機能以最長工時運作,以發揮最大效能,畢竟這機器很貴很貴,不能常常停機來清除錫。
這些,ASML和台積電都一塊研發,做出來了,中國大陸有路徑可循,照著做就行了,不必再自行探索。
我不是對後發優勢視而不見,但中國大陸也嚴重缺乏一個很必要的條件,整個生態系的支持。
一般就以為是ASML自己研發出EUV光刻機,事實上它和台積電一起搞量產機搞了十二年,它也要有生態系來支持它研發。
這過程,還得光阻劑,光罩基材,光罩檢測機,等等的配合支持,涉及不同國家最頂尖的公司全力配合。
中國大陸缺少這個生態系,美國日本荷蘭等都加入了圍堵聯盟,中國大陸要花的時間就會很長很長,每個你都需要最頂尖的廠商,而每個中國大陸都還沒有什麼經驗。
我舉最近光刻機上的一大突破來舉例,cuLitho,前一陣子的事,由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宣佈的,可以用在2奈米上,提升40倍,這就需ASML, NVIDIA, Synopsys和台積電四間最尖端的公司攜手研發,,才能做出來,缺一不可。連EDA廠商Synopsys都得加入。
中國大陸沒有這條件,而且被美國限死了,全部得自己來,非常艱苦的,道阻且長。
"就算把圖紙給你們,也造不出EUV光刻機"。ASML這話聽起來很狂,但有可能會是事實。事實上只憑ASML自己,若無生態系支援,它也造不出量產機。
在被限死下,若沒竊取,沒挖到大將,中國大陸十年內能做出能量產的EUV光刻機,我會佩服得五體投地。
鏡片做到尖端了,鐳射做到尖端了,光阻劑光罩基材等等,都做到尖端了,連EDA也做到尖端了,誰能不服?
老實講,有這種實力,台灣可以直接投降了,這種科研實力太可怕了,沒什麼好打的。大陸制度也證明它的優越性了,一國一制就一制吧!
但我要說明白,是能量產的EUV光刻機,不是樣機或研發機,是要實際在生產線上跑的。
可能有些网友EUV/DUV不分吧,把DUV的新闻混淆给EUV了。饭要一口一口吃,几年内能出来好用的DUV就很好了,越快越好。
现在需要用到芯片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芯片市场越来越大,蛋糕越做越大,在未来物联网世界里,怕是会夸张到是个带电产品都内带芯片。当初那些公司决定研发EUV的时候,难道它们已经知道未来会有电动汽车来拓展芯片市场了?由此从现在开始往后看,谁又能说离在中国大陆家家户户用上新时代新科技的智能家电家具还有多远?这些产品是不是都要用芯片?这些大量的便宜的低端产品不可能也要用7nm以下的芯片吧?就连汽车这样的“高端”产品若采用了7nm以下的芯片,这样的芯片也很难成为主要卖点吧,低制程芯片所谓的体积和功耗优势,在电动汽车上根本体现不出来。买个几十上百万的电动汽车,要注意的事项多得是,谁会无聊地着重去看芯片制程有没有7nm以下呢?除非两辆车实在是没什么好比了,价格和其它硬件软件都一个样只有芯片制程不一样,7nm以下的芯片制程才会成为卖点吧。
等大陆有自主研发并量产DUV光刻机了,这世界这芯片市场会变成什么样呢,很值得期待啊。
你说的生态问题,感觉挺复杂的,很多讨论只能限于辩论层面。现实不按剧本走,谁知道美国还有多少能力还能制裁大陆多久呢?如果将来大陆把能制造7到14nm的芯片的DUV量产了,还有几个国家/公司跟着美国的政策起舞呢?会不会未来大陆自主EUV的中后期研发,并不会在“被限死”的条件下?那我们在这讨论十不十年还有什么意义?讨论的前提变了,在乎的点也会跟着变,就算你说十五年也没几个人跟你“吵”了。
还有,距离EUV的面世已过去了这么多年,再加上未来的几年十几年,科技一直在发展,有没有可能有些当时看起来很稀罕的“辅助”技术,在现在、在即将到来的未来,已经或将要变得不罕见不顶尖呢?而基于大陆的科技底蕴,也许大陆获取这些技术的难度(即使是通过收购的手段)并没你想象的那么大?又或者有些商用的技术其实可以通过其它领域的军用技术“反哺”?
反正我个人比较在乎现实中正在攻克的DUV,等大陆的EUV出来不如等大陆的GDP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呢。看不了那么远,时代的意志不可捉摸,五年十年时间看着短,可这跨度对大陆目前的发展速度来说也不小了。谁知道大陆发展着发展着,万一美国就变天来呢,万一有三战呢,牵一发而动全身。
EUV很重要,但我们都把它看的太重要了,以致于我们讨论时都不知不觉地改动了它在重要性上的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