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遇上家庭教育宣传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编辑同志:
刚刚过去的“5·20”是一个促进社会各界正视家庭重要作用的契机。青年们在网上发声,表达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各地民政部门在这一天加班工作,付出不少。不过鲜有人知,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而今年5月15日至5月21日是第二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家庭的重视。在新时代,青年人对家庭幸福的期望越来越高,对社会支持、家庭成员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为了有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需要包括青年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发力,推动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
推动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意义重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教是社会教育的关键环节,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并非是孤立的,而是整个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家庭是人们灵魂深处最温馨的港湾,家庭和睦,青少年才能自信阳光、积极向上。良好家教家风对形成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具有基础性作用。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厚重的历史底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诸多素材:“孟母三迁”“精忠报国”“琴瑟和鸣”等典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名言比比皆是。家庭以伦理为运行基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伦理准则,指引人们要孝敬父母、夫妻相爱、呵护子女、关爱亲朋等。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高度来讲,正是因为有一份对家庭的坚守,才促成了中华文化中厚重的集体主义思想,塑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成绩斐然。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举旗定向;在学术界,《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妇女研究论丛》开展调查研究,发表论文、举办讲座,发挥高端智库力量;团委、妇联、民政等多部门共同发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利用多种形式发挥重要作用:对青年宣扬健康向上的婚恋文化、对已婚有娃的进行家庭教育宣传法律普及、为农村妇女提供服务赋能政府保障;在群众中,自发关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婚姻家庭咨询从业者连年增加,开直播、开公众号写文章,社会风气越来越好。
5月16日,由山西省妇联主办、忻州市妇联承办、忻州市图书馆协办的山西省家庭教育宣传周暨忻州市家教家风馆开馆和“忻愿万家”网络平台上线启动仪式在忻州市图书馆广场举行。
“相濡以沫”原本讲得是两条鱼在干涸的水洼中吐沫相互润湿,让对方能活下来。家庭不仅是感受爱、维护爱的地方,而且是创造爱和分享爱的地方。和睦美满的家庭,需要家庭成员集体参与建设。因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鼓励和引导家庭成员既要在家庭内部通过共建共享来塑造美好家庭,也要积极融入全社会的共建共享中,形成家庭建设与社会建设的良性互动。如今,不妨用一种“相濡以沫”的情怀做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