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灭亡真的跟隋炀帝大力推行科举制有关系吗?

这些年非常多的地摊文,讲隋炀帝之所以天下皆叛是因为科举制度伤害了门阀势族的根本利益,完全牛头不对马嘴。

科举制度本身对门阀势族没有多大威胁,因为能从科举中脱颖而出的必然是高门大阀的优秀子弟。偶有寒门庶族出人头地,也必然会被门阀势族网罗至麾下。门阀势族是通过垄断受教育权来保持家声不堕,不管选拔人才的制度如何改革,门阀势族只要掌握了教育资源,都能保证绝大部分的人才自门阀出。如果只有门阀势族的子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即便科举制度再公平,能考上进士的都是门阀势族的子弟,那些连藏书都没几本,更请不到名师大儒的寒门庶族,进了考场,如何竞争?何况即使到了唐朝,科举制度也谈不上有多公平,同等水平的考生,后台越硬,越容易取得优势,而隋唐官僚来源,也只有极少部分是来自科举,寒门庶族又如何能威胁到门阀势族的地位?

举个例子,现如今高考够公平了吧?如果哪天,重点高中全是私立,入学全靠钱砸,工薪阶层只能读每天下午三点钟就放学的公立高中,课外辅导班死贵死贵,即便高考制度再公正,又有几人能考上985高校?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的背景也就是如此,门阀势族子弟,既可以入读重点高中,还能在高考成绩之外享受各种加分项,寒门庶族子弟,拿什么竞争?归根结底,科举制根本动摇不了门阀势族的地位,又何来利益受损,更谈不上因此而和朝廷离心离德。

门阀势族怕的是天下大乱,那才是真正的有可能损害其利益。举个例子,南北朝隋唐时期达到鼎盛的山东五姓七家,是当时天下最贵不可言的门阀势族,甚至狂傲到连皇室都瞧不上的地步。但是他们难道生来就是最顶级的门阀吗?并不是。南北朝时期最高贵的门阀是江左士族,但是投靠梁武帝的东魏叛将侯景攻入建康,大肆屠杀门阀势族膏粱子弟,对江左门阀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世胄子弟为景军人所掠,或自相卖鬻,漂流入国者盖以数十万口,加以饥馑死亡,所在涂地,江左遂为丘墟矣。”(《魏书.岛夷肖衍传》)等到侯景终于被平定之后短短三年,因侯景之乱而被严重削弱的南朝梁,被西魏大将于谨攻破江陵,衣冠士伍,并没为仆隶”(《周书.唐瑾传》)。这两次打击,导致江左士阀再也没有重振的机会,等到隋朝灭陈之后,山东门阀也就彻底崛起。

然而在隋末诸侯混战的过程中,山东士阀也遭受了巨大损失: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贞观政要·礼乐第二十九》)。在这样的情况下,门阀势族除非是被逼到绝路,否则是不可能轻易发动战争颠覆一个王朝。而科举制度对门阀势族的威胁还没大到需要破釜沉舟的地步。

事实上,山东五姓七家的没落,也是因为战乱。黄巢起义时,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半(韦庄《 秦妇吟》)。而到了唐昭宗时,出身寒门的李振怂恿朱全忠,将裴枢等系出名门的朝官斩杀殆尽。从此以后,门阀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门阀真正没落,还是要靠暴力。玩科举论读书?这可是门阀的长项。说什么科举拉近了寒门和士族的差距,这是不可能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