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下岗潮,有时代背景,有国家的原因,有地方的原因,也有东北人自己的原因

【本文来自《下岗、失语、等待春天——评《漫长的季节》》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巍巍太行
  • 东北国企太多,私企太少。

    其实全国当时哪里都有国企下岗潮,但是珠三角跟长三角有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可以吸收大量国企下岗职工。

    而东北没有这么多私企,所以国企下岗职工问题就十分尖锐突出。。

客观的说,东北当时的下岗潮,有时代背景,有国家的原因,有地方的原因,其中当然也有东北人自己的原因。

全国各地都有下岗潮,恐怕东北的下岗潮是最严重的。

整个的社会背景就是当时的国企,那个时候叫国营企业,后面才慢慢改到现在的国有企业。叫国营企业,就是国家经营或者政府经营,在5,60年代的时候是最具有活力的经济体,然而到了7,80年代,乃至90年代大批国营企业经营无方,因为有着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各个方面都是等靠要,广大群众也没有了早期工人阶级主人翁的意识和那种十足的干劲。群众普遍都有吃大锅饭和揩油企业的现象。那时的国营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托儿所,浴室,食堂等,再大一点都有自己的学校。后来改革开放后鼓吹市场经济的学者就把这些叫企业办社会,浪费了很多资源。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导致了国营企业的效率及其低下。

我不鼓吹市场经济,也不是排拆计划经济。

我自己的理解,计划经济也好市场经济也罢,都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两条腿,两个面。改开过后是极度打压和批判计划经济,发展到后来极度鼓吹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现在看来,市场经济有其优越的一面,也有腐朽的一面。计划经济有腐朽的一面也有优越的一面。我个人觉得这些都是周期问题,某个事物在开始的时候有其优越性,它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但是发展的一定的程度,往往就会成为社会继续发展的阻碍和绊脚石,这是一个手的两面性的问题,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正面和反面。就像一个钟摆在不停地来回摆动,左侧到了这个极限就会往右侧摆动,右侧到了极限又会往左侧摆动,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问题。

看看现在的美西方国家,可以看出来他们的市场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尽头,大家都开始摆烂,这才多少时间啊。

事物的本质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回到90年代的时候,那个年代本质上也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整个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摆烂区间,哲学说不破不立,大破大立。中华文明是比较注重内省的,我们开始反思反省,打破原来固有思维,开启了改革开放。打破原有的模式必然会带来社会的阵痛,也必然会给原有的受益阶层带来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烦恼。正像当前的美国,他们也必须打破固有的阶层和利益集团把控既得利益进行改革才有新的生机,否则就会被这个社会所吞噬这是事物发展的本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