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原始刻划符号跟文字混为一谈

【本文来自《5000年文明史怎么算出来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500

说7000,说8000的,实际上都是把原始刻划符号跟文字混为一谈。

全世界的原始人,最容易刻划出来的符号,一定就是“一”。但是并不能据此就说,全世界的原始人打从在陶罐上划拉了这么一刀,文字就诞生了,而且诞生的还是汉字的“一”。一个西亚的原始人刻下了“一二三”,就不能说他发明了汉字“一二三”。

目前绝大多数发现的原始刻划符号,都是单个的。哪怕是有人提到的贾湖的刻划符号,即便是刻划在龟甲上的,也都是单个的。这些单个的符号,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同一遗址出土的陶器里,就只是起到一个区别的意义,比如打个“X”表示是我的陶器,画个“↑”就表示是你的。这个“X”并不读作张三,“↑”也并不读作李四。原始人指着这个“X”,甚至可能不会读作“叉”,而是读作“我”,而另一个原始人也会指着那个“↑”读作“我”。

所以这些原始刻划符号,就是刻划符号,并没有证据证明是文字。【补充一下,准确地说,应该是“并没有证据证明一定是文字”。也就是说,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但是文字并非是一夜之间就变出来的。这些原始刻划符号,只能满足一家一户日常生活最最基本的需要,比如标记自家的生活用品,免得邻居拿错。而如果社会结构复杂起来,需要记录的事情也多起来,单个的符号就不足以拿来表达复杂的意义,文字就必然要产生,而这新产生的文字,也就必然会借用先前的这些原始刻划符号。只有到这时候,被纳入文字系统的原始刻划符号,才能具有文字符号这一新身份。也就是说,西亚的原始人刻划出“一二三”,最后变成了楔形文字系统里的“一二三”;而我们的祖先刻划出“一二三”,最后变成了汉字系统里的“一二三”。

简单地说,就是并不能看着某个原始刻划符号像哪个汉字,就说这个原始刻划符号所在的年代,就有汉字了,或者说,汉字就可以追溯到那个年代了。

实际上有资格成为原始文字的,并不是单个长得像汉字的某个原始刻划符号,而是一串原始刻划符号,哪怕它们与后来的文字长得并不是那么像。

一串符号,表明刻划这些符号的人,很可能是试图用这些符号的组合,来表达一个复杂的意思。【也补充一下,也可能只是由于其他原因将某些符号无意义地随机排列起来。比如说,假如原始人有手机,一个手在拿着手机打电话,另一个手就拿着刀子无聊地边打边刻刻划划。】

这类符号,比较有名的,比如丁公陶文,庄桥坟石钺刻符、良渚陶文等。对这些符号的释读也各不一样,甚至还有学者认为有的能跟彝文联系起来。

500

500

500

至于还有网友提到的所谓“有人说山东骨刻文,近5000年,有句读,有待学术认可”,实际上是等不到学术认可的,因为现在一般认为上面所谓的刻痕,其实只是虫蚀的痕迹。也就“发现”者出了书,除此以外,学界是没人研究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