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的剧团运作很体制,一切都围绕着经费运转

【本文来自《“戏呢?钱呢?到哪里去了?”何赛飞含泪发言冲上热搜第一》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体制内的剧团运作很体制,一切都围绕着经费运转。

花巨资排演主旋律剧目就为到北京拿奖,拿了奖,获批剧团运转经费,然后各种人头、水电、场租等一系列成本扣除,完了。就等着下一年度夺奖了。

省级剧团都喜欢“大制作”、“大排场”,否则,自己就掉身价了。所以,没有足够经费保障什么也做不了。

相反,民营剧团则能省就省,因陋就简,靠演出维持运转,哪怕是农户院子内都是戏台。各省的地方戏,常常有小剧团采用各种方式演出,收入不多,但绝对能够维持演出和日常生活。

在省剧院,同时又能上央视舞台,没有大笔经费付出很难实现。所以,发再多的感慨没什么意思,靠财政吃饭,总嫌钱少。真正靠演出运转,市场会作出良性反应的。当然了,动不动就向《猫》那样的制作看起,又撑不起演出市场,有一不会有二。民间剧团能够通过小制作,低成本运转,最适合地方戏和小剧种的生存,人家几十年活的好好的,为什么不向人家学习呢?光喊能喊到钱?

戏剧是小众艺术,和流行歌曲演出会规模不能同比,既然是小众,就应该在小子上动脑筋,有戏才能显示演员的价值,演出才能实现演员的价值,真正喜欢看戏的人很少有出几千几万买票的,百十块钱还能承受。如果一个大制作花费几百万,又想收回成本,还给领导送票,卖票就必须抬高价钱,而地方戏,高价位,市场能有多大?怎么能收回成本就真的是个问题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