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输给了中国?

  • 福山和其他西方观点代理的学者差不多,就是避而不谈西方为什么减少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投资的最核心的原因。那就是由于西方国家的政治正确和高福利,没有钱了。不要说是在发展中国家,就是本国的基建都严重缺乏资金。
    基建在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如果单从基建本身来讲,几乎都是“赔钱”的。基建,大多是投资巨大,回报期超长。像这次意大利的斜拉桥塌落,就是基建维修资金缺乏造成的。所以无论是中国和西方,基建往往都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务的一个重要产生原因。
    中国现在依靠自己的优势,通过发展和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的战略,来实现共赢。西方国家在现在缺乏资金和决策力时,本来可以和中国一起协同配合,提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来为自己的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动力。但可惜的是,除了一部分有识的政治家以外,更多地是类似福山这样的政治正确的人。不仅不参与,合作,反而是冷嘲热讽,甚至是捣乱,破坏。

回复6

  • 很有水平和深度的回复,
    我补充一点自己的看法。
    1,欧美国家缺钱,除了支出刚性之外。另外收入不足也是一个原因。
    尤其是美国,过于强调小政府与减税,导致财政负担大部分由中产阶级承担。富人缴税太少。财富缺乏有效的二次分配手段。
    2,金融收益过高,通过回购股票的一系列操作,钱始终无法回到实体,一直在金融领域空转。
    欧美缺乏强力手段卡死这种行为。只能通过央行放水增加流动性。
    以至于现在利率都是负的了,仍然没啥好转。
  • 最主要的是,这些落后国家已经不傻了,建这些项目再多,也不能趁机掠夺这些国家的巨额财富和丰富资源,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中国的项目在那摆着呢。所以自然兴致寥寥,但又舍不得丢掉地盘,自然还有一点面子问题。至于环境保护,同一座大坝,中国接手就有环境灾难,你们接手就环境和谐,骗谁呢
  • 西方国家的制度劣势在于政治正确和高福利。。不要被这种似是而非的言论左右影响了。
    西方的福利对于他们的普通人来说并没有高到哪里去。
    西方制度主要是内耗掉了,制度成本极高。。  耗到哪里去了? 律师,工会,各种保险制度,一切相关的衍生人员。
    相对而言中国的属于专款专用,效率不是高一点点。
    比如,要解决某个问题,需要派个工程师去解决。中国的是问题导向型,给笔预算,解决问题。
    西方就复杂了,工程师要按级别,加班工资,出差补贴,要确保他在当地住几星级的宾馆,或者时间长的要租房津贴。甚至有安顿家属过来的。。  也就是说,问题解决不解决当然重要,但是该走的流程一步也不能少。
    当然也不能全指责西方制度的不合理。 他们那套方法吹GDP跟吹气球似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比比数字中国人就惭愧的不行,天天反省自己为什么投入产出率低。
  • 散人逍遥 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嗯嗯,有见识。试着补充几点:
    1.公用、公益的基础设施,与产权私有的矛盾,应是根本性的。
    从建设到运营,都是。
    坚守新自由主义,则无解。
    基于项目收益的可行性争议大、时间长、决策困难,其实是必然。
    2.对外,西方想的一直是独美、独大、独占,根本不会去共荣、共建、共享。
    既不会设身处地、也不会着眼长期。
    特朗普其实是个代表,极端了点而已。
    这跟基础设施的性质,又是根本冲突。
    3.我们搞基础设施,讲要想富、先修路,实际出发点是共同富裕、长远和综合的收益。
    而西方想的,却是自己、当下具体的项目效益。
    这既是战略矛盾,也是文化冲突,很难调和。
  • 散人逍遥 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嗯嗯,有见识。试着补充几点:
    1.公用、公益的基础设施,与产权私有的矛盾,应是根本性的。



    2.对外,西方想的一直是独美、独大、独占,根本不会去共荣、共建、共享。
    既不会设身处地、也不会着眼长期。
    特朗普其实是个代表,极端了点而已。
    这跟基础设施的性质,又是根本冲突。
    3.我们搞基础设施,讲

    这既是战略矛盾,也是文化冲突,很难调和。
  • 当我做不到,而你可以做到时,我的生活就会慢慢脱离我预定的轨道。但我有终极手段:骂死你,我自信骂上一千遍,你就会死。然后生活就按照我熟悉的节奏继续运转。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