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是西方对自己的最新一击

  • 这是两码事情。我国科研实力能冲到第二,实际上是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原因,即便上高中、上大学的人不多,绝对人数也足够冲击全球第二,但是未来中国人口格局是收缩式的,产业升级是全方位的,这也就意味着高素质人才并不是按照现在绝对数量来衡量,而是需要按照比例来衡量。这个时候中国如果不能把教育质量和受教育人数提升上去,在一个人口收缩的格局下是不可能实现全面的转型成功的,顶多在一些大城市实现新兴产业的升级换代,那个时候中国面临的仍旧是贫富差距巨大的格局,虽然平均而言也许可以达到人均10000+美元的生活水平,可是均衡性会很差。

回复2


  • 1.教育质量和受教育人数,都可由持续发展(继而持续投入教育经费)来解决,这已由各国以及中国自身历史经验证明,特别是在受到儒家文化高度影响的东亚国家和地区。

    2.在一个能够持续中高度成长的国家,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要比美国这种低成长的已开发国家简单。为何?
    因为改变贫富差距其实就是决定钞票流到谁家的问题,这是一个“存量财富”vs“增量财富”,如何“调整存量,用好增量”的问题。

    以中国为例,这三年新增M2货币约13%,代表5.5年就可以新增一倍的货币“增量财富”,但美国则需要16.6年(假设美国GDP增长是中国1/3)。

    其实13年以来,各种的针对小微企业,三农、新兴产业的定向货币、财政政策,就已经达到一定效果了。(目前看来,新兴产业最为明显)
    当然货币不能乱印,如果GDP(生产力)增长低的话,过多的增量货币,将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另外,社会主义国家因为控制了金融资本,只要善用好增量货币,是比较容易达成再平衡的结果。
  • 虽然跟人口基数确实有点关系,但认为中国科研只跟人口基数有关我也是笑了,请你用你的理论解释下印度,因为哪怕印度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接受高等教育那么按照人口数来算印度受高等教育的人也与法德人口近乎相当,其科研能力应该不弱于法德,然而现实中法德科研能力吊打印度。
    Ps 中国基础教育的覆盖范围在全世界都是前列,真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位面的中国。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