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已被删除

  • 也就是跨海有点问题,目前在陆上每三百公里设一个站,也不算什么麻烦。
    然后量子卫星是一个比较好的洲际解决方案,这才真的带宽受限。
    但未来可能会有一些新的解决方案,比如地面站和卫星之间的主要干扰来自底层大气,那么我想同温层飞艇会不会是一个办法?大型飞艇长期系留在定点,那么和地面之间的通讯方式可以很多选择。而高空太阳能无人机在小半径上回旋,效果也是类似的。
    至于使用上——
    光纤而言,系统实验阶段应该是八年前的芜湖政务网。而现在的京沪线基已经是实用阶段了。
    卫星来说,实验也还比较顺利,跟奥地利洲际通讯已经实现。
    至于量子加密传输——
    数据的载体虽然还是传统数据包形式,但是你忘了量子密匙的特点是反劫持→_→,任何形式的窃听都马上会被发现。所以与其说解密,不如说你根本拿不到数据。

    最后说一下,量子计算机时代已经到来了。去年已经做到十几个量子位,剩下的也就是堆料和改进。中美之间的竞赛非常激烈。话说google已经推出了意义不明的量子芯片。
    要拿航空来打比方的话,现在已经不是莱特兄弟的时代,而是逼近一次大战了。

回复1

  • 陆上3百公里一个中继站,首先问问京沪线有多少个节点?京沪线总长度多长?这个三百公里是从哪里杜撰出来的?“量父”只承认100多公里,看来你比“量父”本事大3倍
    再问问“三百公里”之间的量子通讯采用单光子还是所谓的诱骗态多光子?“量父”也说过,多光子绝对不安全,你需要把物理安全降到概率安全?
    还需要问问,京沪线已经进入实用阶段,有提供具体哪些实用单位?
    还需要问问,你如何管理所谓的量子密钥的,通过什么管理机制将这些密钥分发出去的?
    还需要问问,你懂什么叫物理量子位和逻辑量子位吗?你知道现在逻辑量子位实现了几位?
    还需要问问,奥地利洲际通讯干了些什么你知道吗?给你个网址作为你分析反驳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717&do=blog&id=1095939
    你既然知道那么多,大可以给大家宣讲一下,好让大家见识一下伟光大的量通是什么货色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