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学教授如此评价中医

  • 蔡蔡 null
    请小编大人手下留情,继续科普。
    ——————————————

    马云说,最烦无知的人在那儿大放厥词。

    ——————————————
    AP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曾是一种极为凶险,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血液疾病。陈竺团队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三氧化二砷系砒霜主要成分)对APL进行联合靶向治疗,使得这一疾病的5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达到基本“治愈”标准。

    同时,陈竺团队从分子机制上揭示了ATRA和砷剂是如何分别作用于APL致病分子PML/RARα,将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和凋亡,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这是一项真正的结合临床医学与基础生物学的研究,是中医和现代医学结合的典范。

    ——————————————
    1971年3月,哈尔滨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药师韩太云从民间中医得知用砒霜、轻粉(氯化亚汞)和蟾蜍等能治疗淋巴结核和癌症,遂将其改制成水针剂,并命名为”713”或”癌灵”注射液,通过肌肉注射治疗癌症,一度在某些患者身上见效,但最终因毒性太大而放弃。但想弄明白其中奥秘的张亭栋没有放弃,他将方子带回医院,于1972年和韩太云等人合作,将“癌灵”注射液用于白血病治疗,并检验其组分、毒副作用等。

    1973年,张亭栋、韩太云用“癌灵注射液”(称“癌灵1号)治疗了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症状都有改善。这时的药物成分主要是砒霜的化学成分三氧化二砷和微量轻粉。这一年,张亭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黑龙江医药》杂志上发表了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开创性论文。

    后来,随着一系列人体试验的相继展开,1974年和1979年,张亭栋与中医科、检验科不同科室的同事又先后合作发表论文,报道了“癌灵一号”的疗效、组分和毒副作用等,逐步弄清了三氧化二砷是治疗白血病,尤其是APL的唯一有效成分。
    太长,不贴了……
    ——————————————
    无视中医现代化的成功案例,任凭自己的无知在那儿黑中医或粉中医,有意义吗?

回复1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