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学对“科学”概念的教育是极为失败的

  • ♂丶灬晓淚 生命不止,思考不息!
    你的看法和我的看法角度相差这么远,主要是对象的定义,和角度、焦点有差异。我说的“宗教的不确定性,是语言描述和定义的不确定”不是指单一个宗教,指的是所有的宗教整体来看(宗教又不是只包括某一具体的宗教)。比如,主和上帝,佛祖和玉皇大帝,宙斯与盘古女娲,还有N多主管相同的领域(生死爱情)的神仙名字也不统一,可是他们按含义和功能上来说不是同一个人吗?为毛各有其名还彼此之间互相不承认?另外,这些宗教的很多中心思想是相同的,文字不同,描绘方式不同而已,却也彼此不互相承认,成为了不同的宗教,这不就是语言描述和定义不确定造成的?他们之间相互不承认甚至内斗,特别是中东伊...教的教派之争,不就是“宗教领袖思想和权欲多变、难确定的不确定”造成的?主是同一个,中心思想也相同,但代理人和继承人不同就可以互相攻讦对方非“正统”是“异教”,彼此间斗、伐,不就是最生动写照?
    “我们让孩子以为科学对所有问题都能得到“确定无疑”的答案,但真正的科学方法论,它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不确定”——这是他说。
    看起来说得对,但其实和咱说的不是同一个对象。科学方法论不等同于科学真理。科学方法论只是寻找和验证科学真理的一种理论和手段。就好比登上山顶有多条道路,这些道路都是方法论,不知道的和没走通过的道路,甚至有的无法走通,当然也就是不确定的,但山顶这个科学真理是唯一的。
    “我们让孩子以为科学对所有问题都能得到“确定无疑”的答案”这本身就没错,他认为错了的原因是,是其理解的对象,角度和焦点不同。科学是分领域和条件界限的,各领域有各的科学,甚至同领域因条件和界限不同,科学再进一步细分。我们说的(也就是中小学教育说的),各领域“确定无疑”的答案,指的就是科学真理唯一 和确定。但是我们寻找和验证的方法论是不确定的,甚至这种科学方法论走不走得通,都是不确定的。
    感觉他理解的科学和我们所理解的科学,定义完全不一样。他理解的科学是指方法论,我们理解的科学是指科学真理。一个认为科学指的是上山这件事,这时候当然更看重上山的途径——科学方法论,这些途径当然是不确定的、不唯一的。一个认为科学指的就是山顶,与上山这件事无关,山顶的唯一性、确定性和上山的途径的不确定、不唯一性是两码事。这就是咱们理解的差别。

回复2

  • 不要自己编概念,出来跟人家讨论。
    你以为有什么用?没有这种说法。
    科学的山顶也没有唯一性,量子和相对论是科学的,牛顿三大难道就不科学了吗?
    随着观察手段的变化,科学结论也会不停的变化。
    科学没有真理,只有在现有的观察条件下最逼近于真理的那个结论。
  • 你说的:“宗教的不确定性,是语言描述和定义的不确定”不是作者说的不确定性。作者说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指:真理的确定性。宗教的确定性体现在:主既是真理,真理是确定无疑的。你理解的跟作者说的都不是一个东西。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