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提出全新太空太阳能电站设计,有望根本解决全球能源问题

  • 在太空发电没问题,问题是如何在地球上接受电力。
    ‌微波能量在空气中的传输损耗较大,传输距离较短‌。微波能量传输中的能量损耗主要来源于自由空间损耗、大气损耗和雨衰等因素‌。
    在自由空间中,微波的传播损耗可以通过公式 Lfs=32.44+20lg ⁡d(km)+20lg ⁡f(MHz)来计算,其中 Lfs是传输损耗,d 是传输距离,f 是工作频率‌。这个公式表明传输损耗与工作频率和传播距离有关,当频率或距离增加一倍时,损耗会增加6dB‌。
    ‌影响微波能量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包括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工作频率‌。发射功率越高,传输距离越远;接收灵敏度越高,能够接收到的微弱信号越强;工作频率越高,传输损耗越大‌。
    ‌微波能量传输的应用实例包括5G移动通信的毫米波技术和航天飞机的能量供应‌。
    2020年5月,美国防部在第6次发射升空的X-37B太空飞机上搭载了边长为30厘米的光伏射频天线模块,开展天基太阳能发电实验,成功产生了10瓦左右的能量。
    三菱重工将在2030年至2040年将微波能量传输技术应用于太空太阳能发电系统。欧盟于2002年构建了欧洲研究网络,计划用30年时间探索太空太阳能发电技术。英国于2022年宣布拟投资160亿英镑在太空建造太阳能发电站,其直径为1.7千米,重约2000吨,拟于2040年建成运行,将为英国提供2吉瓦的电力。
    虽然各国对微波输能雄心勃勃,但这项技术目前仍然处于构想和试验阶段。远距离微波能量传输不仅要考虑能量损耗、也要考虑对地球大气层、生态、飞行器、通信、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这些目前都是未知数。

回复1

  • 如此一来,把那玩意作为一种气象武器更为有可能。想象一下,微波传输中损失的大量的能量如果部分被大气吸收,微波柱所过之处,必定会引起从电离层到大气层的激烈变化,比方,大气中水分子的温度升高,降雨减少,造成局部干旱;或者电离层出现空洞,失去防护外太空射线的能力,就成为妥妥的气象武器了。一旦无耻之徒到了丧心病狂的时候,这种情况难免的。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