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米Su7Ultra上赛成绩2分9秒944,超越保时捷?

  • 保时捷一直致力于将赛车技术下放到量产车中,这种技术转移不仅提升了量产车的性能,也确保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以下是保时捷在这一方面的主要实践和成果: 涡轮增压技术的下放保时捷的涡轮增压技术最初是为了应对北美Can-Am系列赛的挑战而开发的。1970年代初,保时捷在917赛车上首次尝试使用涡轮增压技术,以弥补其4.5升V12发动机在动力上的不足。通过创新的增压压力控制系统,保时捷成功解决了涡轮迟滞问题,并在1972年和1973年分别推出了850马力的917/10和1100马力的917/30。随后,保时捷将涡轮增压技术引入到量产车中。1974年,911 Carrera RSR Turbo 2.1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获得第二名,其2.1升水平对置六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已经配备了中冷器。1977年,中冷器技术被应用到量产的911 Turbo上,使其功率提升至300马力。保时捷在赛车中积累的空气动力学和轻量化经验也被广泛应用于量产车。例如,911 GT3 RS和911 GT2 RS的Manthey套件就是基于赛车技术开发的。911 GT3 RS Manthey套件通过碳纤维部件和优化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增加了下压力,同时减轻了重量。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车辆的赛道性能,也改善了日常驾驶的稳定性。4. 高性能制动系统保时捷的高性能制动系统也是从赛车技术中演变而来的。例如,911 GT3 RS和911 GT2 RS配备了高性能制动系统和不锈钢制动管,这些技术最初是为了应对赛道上的高强度制动需求而开发的。这些制动系统不仅在赛道上表现出色,也在日常驾驶中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响应性。

回复1

  • 赛车使用超前技术,成熟后下放是另一码事。民用要等技术成熟、性价比提升才会用,通常要晚一代甚至多代。
    现在说的是同技术时代下,各厂家在超跑上都已经用了最先进的技术,还要去极限比拼,只能是牺牲耐用性、稳定性来换取减重、换取性能,越极限对耐用性妥协越大。最简单的跑圈都是用热熔胎,一圈热胎,两圈就开始衰减了。这完全跟稳定可靠不沾边,你要用的时间更长,那要么更硬性能减弱,要么胎壁更厚更重,都对速度有削弱。刹车、动力总成也一样道理。所以超跑技术确实牛,但不能说比以日常驾驶为目标的车技术强,比如跑车和豪华车,一个追求快,一个追求稳,技术都很强也都很贵,但完全不是一个赛道,不能放一起比。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