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米Su7Ultra上赛成绩2分9秒944,超越保时捷?

  • 全等公民 岁月流水,在上一个下一个的今日,我记录,你阅读。
    赛道应对各种极端状态都可以,当然应对日常更从容了!
    保时捷为啥有那么好的性能和口碑,很大原因就是保时捷此前基本上是赛道上的王者。
    日常的一点缺点或者缺陷,到了赛道上就会成倍放大,就必须要求品控管理非常严格!

回复2

  • 下赛道跟日常开不是一码事,我有几个朋友也下赛道,他们下赛道的车去赛车场都是直接板车往返的,没有日常开的。
  • 不是这么比。日常车会有很多冗余,比如安全、防护、隔音、舒适…最重要的是耐用性,维修周期。一辆车要求开很多年。而赛车是消耗品,追求极限,要消除一切冗余,法拉利还是保时捷创始人说过:最好的赛车是开过终点线后就解体。所以从一开始目标就不同。极速曾经被惊为天人的布加迪威龙,宣传没有告诉你的是。它开一次极速就要大检修,更换刹车片、机油等等。而且它的油耗、发热也不支持长途驾驶。它机械素质差吗?不差,可根本不能日常使用。所有超跑都会一定程度牺牲耐用度。更不要说舒适度了。跑车毫无舒适性可言。
    另外,比赛更多是宣传的手段。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日本是汽车强国,可日本车企赞助的车队比赛成绩长期乏善可陈。相反法国、英国汽车工业这些年一塌糊涂,比赛成绩却常年碾压日企。日企就想调查,到底自己技术哪里落后了。结果发现,日企赞助车队,走的是研发经费,车队是验证车企超前技术,但仍然是未来可能量产的技术。而欧洲车企赞助车队走的是市场营销宣传的费用,营销能拿出的经费跟研发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对手可以完全不考虑技术量产实用性,为比赛量身定制开发一辆车,只有名字跟量产一样。
    所以你明白了?这个车看上去很美,很能打,但是牺牲了驾乘体验得来的,而且销量有限,宣传意义更大。等把舒适配置补上,优势就没那么大了。当然,不适合大部分人开,不妨碍它是一辆很优秀的车。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