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机动发射能力,东风-31AG洲际导弹从海南出发,不挑场地环境

  • 当然是东风31AG来打这枚水下爆炸的核弹。各种光学遥感卫星、高空侦察无人机都能探测到三叉戟导弹的发射轨迹,这个难度不高,因为它上升段会发出明亮的可见光和红外线,即使有云层也很难遮挡得住。至于卫星信息传输是否通畅,决策流程,反击速度,指挥链路,这些自然需要建设和磨合,需要有备份以保证战时卫星被大量击毁时仍有可靠的探测和传输能力。我们没有末日飞机,这方面还是短板。只要磨合得好,反击就足够快。俄亥俄级最大航速只有25节(46公里/小时),假如反击的决策和发射准备流程是半小时,东风31AG的飞行时间是半小时,落点精度只有几十米,忽略不计,俄亥俄根本逃不出一枚核弹的冲击波范围,而且高速潜航状态下是无法发射核弹的。也就是说,低速上浮状态才能发射导弹,此时距离水面很近。紧急下潜并提速也是需要时间的,1小时根本跑不到46公里。艇员如果想逃生最好的办法是弃艇,搭乘V22鱼鹰或者水上飞机飞离这一海域,普通直升机可能都太慢了。

回复1

  • 亥伯龙神 立场、原则、依据最重要。有错就认,能改则改。
    你的这些说法都过于理想化,发现对方发射后的潜射导弹,和确定发射导弹的潜艇,本质就是两回事。
    再到确定发射潜艇的大概位置,是以发现导弹推算出的发射点之后的一个圆周面积之内的海域
    确定这个圆周海域就需要时间
    这种事,飞机指望不了,卫星可以大概指望一下
    再加上数据传输什么的,这都需要时间
    反击的决策更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半个小时,太乐观了。
    发射准备的时间倒是不用很长,
    DF-31AG的飞行时间也不是很长,
    但从31AG发射,到打击那个范围,至少又过去了半个小时。
    核潜艇有可能在预测发射圆周内的任何一点向外部任意一点机动,而且已经机动了不止半个小时,
    31AG,要发射多少枚,才能有效覆盖这么大的海上区域?
    爆点如何设置,才能达到水下冲击波的毁伤效果?
    实战不是想象。
    打弹道核潜艇,根本不是靠发现对方射弹之后,用己方远程的陆基核弹覆盖,
    而是在对方核潜艇没发射之前,
    要么水下,潜对潜干掉。
    要么水面,多手段干掉。
    一旦弹道导弹核潜艇进入大洋,且没有被对手发现,
    挨其射出的核弹99%是必然。
    事后再发现并迅速摧毁的概率,小之又小。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