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液晶面板产业是如何从先行者走到彻底失败的?

  • 查了一下chatgtp,结果如下:

    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以下是TFT-LCD技术发展的主要阶段和里程碑:

    ### 1. 初期研究(1970年代)
    - **1970年代初**:液晶材料的发现和早期研究为后来的显示技术奠定了基础。
    - **1975年**:日本的研究人员首次提出了薄膜晶体管(TFT)技术,旨在改善液晶显示的驱动方式。

    ### 2. TFT技术的提出和应用(1980年代)
    - **1983年**:第一款TFT-LCD显示器问世,标志着TFT技术在液晶显示领域的应用。
    - **1988年**:TFT-LCD开始在笔记本电脑和小型显示器上得到应用,显示效果较传统液晶显示器有显著提升。

    ### 3. 技术进步与市场扩展(1990年代)
    - **1990年代初**:随着制造工艺的改进,TFT-LCD的分辨率和色彩表现有所提高。
    - **1996年**:TFT-LCD开始在平板电视和计算机显示器市场上获得更大份额。

    ### 4. 成熟与主流化(2000年代)
    - **2000年代初**:大尺寸TFT-LCD的生产技术逐渐成熟,液晶电视的普及使得TFT-LCD成为主流显示技术。
    - **2005年**:随着制造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升,TFT-LCD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逐渐取代了传统的CRT显示器。

    ### 5. 新技术的挑战(2010年代)
    - **2010年代初**: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逐渐崛起,对TFT-LCD市场形成挑战。
    - **2012年**:量子点技术开始应用于TFT-LCD显示器,提升了色彩表现和对比度。

    ### 6. 未来发展(2020年代及以后)
    - **2020年代**:TFT-LCD仍然占据显示市场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与此同时,技术持续演进,例如高刷新率、低蓝光、超高清(4K/8K)等特性不断推出。
    - **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TFT-LCD制造过程中的绿色技术和可回收材料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

    ### 总结
    TFT-LCD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广泛应用的显示技术之一。尽管面临OLED等新技术的竞争,但其在成本、生产规模和成熟度等方面的优势使得TFT-LCD仍然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回复1

  • “Back in 1968, Bernard Lechner of RCA (美国) had conceived the idea of driving the matrix scheme by
    placing TFTs at each dots.”
    “In 1973 Peter Brody, Fang Luo et al. of Westinghouse (美国) constructed the first dot-matrix display, 6-in. x 6-in., with using CdSe as base TFT material.”
    我的信息来自日本学者Hirohisa Kawamoto的论文《The History of Liquid-Crystal Display and Its Industry》,他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RCA、索尼、夏普等液晶显示领域的引领性公司都干过,亲历了上世纪的液晶技术发展,提供的信息应当是最可靠的。
    现在用AI汇总资料写文章确实非常方便,但是在专业领域,我只相信检索论文(包括用论文喂科研专业AI)获得的信息,会比通用AI的大数据分析(难免受到网上人云亦云的影响)更严谨。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