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基建联通东南亚,“会不会太依赖中国”?

  • 所谓东南亚“印度化”的说法,是西方刻意制造的“刻板印象”,也是一种话语霸权、舆论霸权。它主要是以印度教、佛教等为标志,“证明”东南亚“印度化”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观点。类似的还有所谓“希腊化”。
    东南亚和“印度”地缘接近,维度接近,又都是海岸线漫长的地方,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处,古代有交流,有些习俗接近,非常正常。但不等于可以片面说东南亚“印度化”。东南亚有鲜明的本土特色,也深受周边中国、印度和中东的影响,近代又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这才是比较全面的说法,当然各地影响程度不一。去过东南亚和印度的朋友都知道,印度和东南亚并不像。
    1、伊斯兰教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信仰,显然是受到了中东商人的影响;甚至大量教徒自称是阿拉伯人后裔(实际上马来人,只有极少数有中东血统留存)。
    2、中华文明对东南亚产生极大的影响,其中越南北部、缅甸北部长期受中原政权直接统治之下。东南亚也是全球海外华人最多的地方,历朝历代都有不少华人移居东南亚,其中不少是以当地民族如京族、泰族、马来族等形式存在了,完全融入。还有的是继续以华人身份存在。这些研究成果都非常多,不再赘述。
    3、佛教虽然也流行于东南亚,但是越南信仰的是汉传佛教,也是受中原的影响。
    4、基督宗教也在东南亚大面积分布,如菲律宾北部、新加坡、缅北等。
    所以东南亚印度化的说法,非常片面,相反历史上“去印度化”比比皆是,例如越南吞并信仰印度教(后改宗伊斯兰教)的占婆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菲律宾南部等地伊斯兰教取代印度教等。

回复1

  • 如果没有印度化,哪里来的你说的去印度化?向东直到巴厘岛都已经是信仰印度教了,东印度群岛伊斯兰化是印度南方印度教王国衰落之后的事情,菲律宾天主教化就更晚了。中南半岛除开越南北部以外基本也都是直接来自印度的南传佛教的地盘,汉传佛教地盘很小。如果看民间艺术,印度教神话一直是泰柬老乃至印尼歌舞音乐的重要表演题材。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