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的很多东西像极了1980年代初

  • 文章养分很足,讲的也客观科学。中国改革开放是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切换频道和增长方式的巨变,当然都付出了重大成本,改革必定有成本的!现在人们出现信心不足是承平已久的自然现象,好日子过久了,承受力就会下降,意识方面会出现惯性。现在是近30年来最大的一次新改革,是经济发展到当今阶段的必然,是生产力全面升级的阶段,所谓新质生产力就是这个意思。未来经济增速可能不会那么高,但附加值会明显提升,企业效益和个人收入的增长会是实质性的(企业走出低利润的阶段,员工收入就会实质性增加),但模式转变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旧模式的企业和个人适应不了或者转型慢,很可能淘汰或者损失大,但现实是最能教育人的,不是你想不想改的问题。至于有人说收入低导致消费上不去,是表象不是根本!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带动不了多少经济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的消费和投资才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壮大中产阶级的规模才能带动经济增长。低收入群体,你们自己好好算一算帐,你们能够增加的消费有多少?能带来多少经济增速?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多消费和投资,低收入群体才有机会赚钱和就业。把资本、富裕阶层与普通阶层对立起来,其实是同归于尽的愚蠢观点,社会中每一个阶层都是命运共同体,分配机制的改革只有在发展中调整才能普惠每一个人,靠杀富济贫那是杀鸡取卵,企业没了,你怎么就业?不要学美国红脖子,那是反智的现象。

回复1

  • 祭风凌 海游方知咸苦味,江湖不过无字碑。
    基本赞成你的观点,补充两点:
    1.平均工资和最低工资,或说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逐年在涨,且涨幅高于宏观CPI增幅。我所在的滇南山区前国家级贫困县,不少前贫困户,家庭储蓄能长期维持一二十万元以上的比比皆是,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同样是吐槽生意不好做、活不好干、钱不好赚的质疑经济人群中一员。
    2.长期市场化的环境与西式价值观,在有意无意规训人们去货币化衡量财富与价值,比如前久关于新能源车换代过快导致的争议(明明是购买商品提升生活品质的行为,非要用投资保值/增值的思维来添堵闹腾)。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