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心泛滥前先想想,难民问题是怎么产生的

  • 直心少年 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在负重前行!
    他/她们都是聪明人,看到了未来趋势,不过未必选对了路径或立场。

    这里很多人与沈教授一样喷错了对象,在这个无政府的国际丛林世界,联合国不过是维护大国(目前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利益的执行机构,毫无决策权可言。

    之前在本届联合国秘书长当选之时,就预测西方拱出一个原联合国难民事务署一把手来当这个工具,目的无非是要将“阿拉伯之春”以来造成的难民泛滥问题甩锅,而甩锅的主要对象极可能就是一方面出于自身战略需要主动愿意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包括支持联合国工作),另一方面又被国际社会认为由于国力快速上升应让更多国家搭免费便车,以及被某些国家视作战略竞争对手以不择手段进行攻击压制甚至不惜以邻为壑的中国。就像之前的达尔富尔问题、减少死刑执行、承担非洲责任、全球气候议题等等一样,这个套子既是愿者上钩,也会有国际舆论压力的作用。

    所以可以预见,目前难民议题还处于先礼后兵的状态。但随着中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会发动全球性的大规模舆论攻势迫使中国就范。这一点我们要未雨绸缪,早作预案。

    比如,可以适当多接受一些周边同质文明圈的周期性难民(难民的定义是可塑造的,这需要我们去争取话语权),使自己长期保持在全球前十位难民接收国之内(昨天贴出的维基百科数据不知为何被删了,2014年前很长时间中国一直保持第10位,15年被俄罗斯超越降到了第11位),先巩固舆论防线。

    今后,则可以利用之前协同联合国帮助缅甸泰国老挝的“金三角”地区安置当地难民“改毒为粮”或其它经济作物提高收入的同时通过多国合作改善周边整体安全环境,或帮助非洲国家通过发展基础工业并传授农业技术和提供良种提高当地粮食产量实现自救的成功经验做案例推广,走出一条与西方长期以来执行的,已被现实证明失败的难民救助政策完全不同的成功道路来。

    这也是今后“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吸引更多后来者,激励形成正反馈的必由之路。占人类1/5的中国人必定要为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复3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