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不成,诸葛亮从隆中对就错了?

  • 1、德国政治地缘困境远比蜀汉单纯的地理困境复杂,将两者等同失之偏颇。蜀汉四川盆地固然利守不利攻,但当初刘备听法正计夺取汉中这一重镇大大改善了蜀汉北面的不利态势;历史上四川非坐守之地,坐守必亡,诸葛亮说“王业不偏安”,“然不讨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有如此超前洞见,足见其才。再说前有汉高祖能以汉中为基地,进夺关中,可见巴蜀地理也不是绝对的困境。
    2、我看你才是搞不清街亭位置,说话自相矛盾,街亭乃陇右门户,在天水西北,若蜀军主力在凉州四郡,街亭失守怎能威胁西南方向蜀军的后路?又若像你说诸葛亮志在直取长安,那张郃自长安攻来,诸葛亮正可集重兵击破张郃,趁势居陇山以高制下扫荡关中,怎么让马谡以寡敌众于街亭阻击张郃?实际诸葛亮夺取四郡,消化吸收尚需时日,其战前就有言“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
    3、所谓魏国50万,你把时间段弄混了,而对曹魏的军制也还有探讨之必要,赤壁战前,曹魏的巅峰时期,包括各地镇守之军,也不过三十余万(周瑜分析)。司马氏掌权时段,魏中军兵力超过外军总和,这是中军兵力也就20万左右,就算中外军合计40万,可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后的事了。真正的巅峰期是魏灭蜀时,因收降蜀军十万余,这兵力才接近50万。中国军事史和古代战争史也有分析,军事科学院和知乎你说该信谁?
    4、蜀国之败,起于吴蜀缺乏战略互信,曹魏又太强大。吴国除了鲁肃,其他人都看不到孙刘联盟的重要性,而蜀国上下缺乏警惕性,关羽发动襄樊战役,益州方面在汉中胜利后几近一个月都没对关羽进行支援或策应。失却荆州,丢了上庸后,大耳刘东征又轻狂骄傲,结果夷陵之战把老兵精锐败得七七八八,大伤元气。孔明接手的实在是个烂摊子,可蜀汉安危系于孤臣一身,唯有“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了,万一曹魏出个昏君呢?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

回复1

  • 第一,刘邦暗度陈仓,与诸葛亮北伐的差别,我在上面的帖子里已经讲的非常清楚了。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不再说了。
    第二,我没有自相矛盾,如果诸葛亮的主力部队还在凉州,诸葛亮亲自守街亭,哪有那么多问题,问题是不是啊,此时诸葛亮已经向东进击长安了,此时丢了街亭,当然是被断了后路。而张郃的军队则就是去抄诸葛亮后路的,什么可能与诸葛亮的大军迎面作战?诸葛亮确实说过类似的话,但却没那么做,原因也可以理解。大军劳师远征,远离老巢益州,凉州又立足未稳,此时一旦曹魏大军杀到,等于把大军与益州隔断,此时就是被困凉州而非夺取凉州了,所以必须趁着魏国军队还未完全调动开直取关中。
    第三,可能是我搞混了,但后人分析的军队数字与当时的战略态势明显不符,如果曹魏真的只有不到30万军队,由于曹魏要同时面对蜀吴,还无长江天险。这个时候诸葛亮拿下凉州以后,应该慢慢经营,循序渐进才对,因为此时曹魏可以拿出来的兵力难以对诸葛亮形成在凉州的战略包围,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为什么诸葛亮还要迅速拿下长安,把凉州这个空虚的后方暴露给张郃?难道是诸葛亮被胜利冲昏头脑,得意忘形?我不认为是这个原因,所以,曹魏真实的兵力,应该至少不至于30万人。
    第四,事实上孙刘联合,要做到精诚配合,难度极大,我从不否认,我只是说,二者精诚配合才有可能与曹魏形成战略对峙,而这么做的成本远远比诸葛亮以弱击强要小,也比寄希望曹魏出个昏君更加靠谱,仅此而已。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