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的长痛与短痛


  • 小时候,随大人去镇上,总爱去镇南边街口的铁匠铺看张师傅和他的徒弟打铁。烧得通红的铁块从火炉上取出来,在有节奏的敲打声中会逐渐变成镰刀、锄头等常用工具。炉膛里窜出的火苗、鼓风机的嗡嗡声、捶打时四溅的火花、煤炭的气味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张师傅个子高,性子急、嗓门大,门路也广。我家的缝纫机就是托他找关系买的。

    铁匠铺除了打铁,还为骡马钉掌。铲马蹄是一个很解压的过程。马蹄经过修整,钉上新的马蹄铁,就像人穿上了新鞋。不过,那时候我一直觉得铲马蹄时,马儿们一定觉得很痛。

    打铁做刀具,刀身、刀口的选材和硬度的把握全凭经验。经过淬火、回火、打磨等工序,一件件崭新的工具就诞生了。

    普通人家的菜刀,须兼具多种功能。因此,制作时要反复锻打,其强度、韧性要达到最佳。菜刀必须皮实耐用,不能太娇气。市场上买的菜刀一般不会出现断裂的情况。

    刀剪是常用工具,对技术方面的要求不高。“张小泉”产品屡屡爆出质量问题,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大约20年前,我花10元在菜市场附近的杂货铺买了一把菜刀,非常好用。几年后,我又买了一把。直到现在,这两把菜刀仍然好用。

回复1

  • 白马菜农 病退小职员
    刀很多种,有提升工业化规模化的,有打造传统的。淘宝的作坊级厨师刀性能超现代大生产产物,或是我外贸刀吊打海外,靠的是性价比
    国内名牌是不是考虑下经营思路,想学习苹果吗,搞奢侈高端,最不济双立人。环境不一样,国产品牌老习惯在(非贬低,十年前多少钱大家有数),双立人也是智商税。家用刀具传统厨刀就够,非得细分,加砍骨、片刀、剪刀。我是一把刀(厨师刀)就够。刀具不是锋利就好,当心切掉手指;也不是坚硬就够,替代品劈骨剁鸭斧头最好;
    个人看张小泉什么的,主营产品不变,按经济学四象限理论,算金牛,基本无成长性,但量大低利,总盈利可观。目前现金牛,不过这块是最具挑战或利润失去或份额失去。未来的白象是必须寻求的
          
    厨具没前途(饱和),提价就是市场份额失去,这块算基本盘,发展的看其他。未来行业产品,谁也不知道。不过说规模化的产品产物质量、价格不如淘宝作坊级,呵呵。刀具’后的小五金、乃至冶金空间还是有的
        
    怀疑跟南京原刘长兴不死做死一样,管理层外包内务,但牌号还是老牌子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