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法家在历史上的作用

  • 秦治下的人民并非尽是“弱民 愚民 贫民”,而在商君书的观念之中,在国君之外都是民的范畴,对民都通通应采取“弱民 愚民 贫民”的手法,这样才好运用法家之术。商君这一套在秦国的历史传统统治基础上,实现了一统天下的目的。从唯结果论看,功效显著。这一套用在习惯了长期内外都有高压的秦国人身上管用。但一旦用在新获得的人口之上,谁愿意接受?大家本来自认不弱不愚不贫,你非要让我变弱变愚变贫。大一统之后秦国人也能见到其他六国人并非三头六臂,青面獠牙,你死我活。那结果就是天下蜂起,二世而亡。如何看这个问题,首先是个自己站位的立场问题。站在商君服务对象的立场上,这套做法就是可行的。站在民的立场上,是否能接受呢?讨论历史,没有太多必要去猜测当年的民的想法,没有现实意义。值得讨论的是这种观念,对当下有什么意义。糟粕还是精华,得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代观念里来分析。现在肯定还有很多人内心是认同商君这类观点的,这不稀奇。身体已经进入了21世纪,脑子还留在了公元前,当然这类人哪国都有,特别是在统治阶层里面,仍然喜欢奴隶制的都有。

回复1

  • 静虚散人 逍遥红尘 用世炼己
    你的这些问题,我那篇文章中都有答案...比如:

    6.《商君书》所涉争议的要点提示:

     

    ★.《商君书》: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法令就是人民的生命,治国的根本,是人民用来保护自己的武器…国无怨民曰强国...

    此点,是对“秦法暴政 愚民弱民贫民说” 的进一步证伪…

     

    ★.《商君书》:断家王,断官强,断君弱...故有道之国,治不听君 民不从官(依法而治)...

     

    此点,是对“后世王朝 秦法秦制” 的进一步证伪…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