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法家在历史上的作用

  • 已注销用户 素质低下禁言 认知水平低下禁言 请自行对号入座
    法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大了去了,多大呢,大于儒家思想。
    1,依靠法家,才有大一统的中国。商鞅变法就是法家思想,没有法家思想,就没有强大的秦国统一中国。这一点都知道。
    2,依靠法家,才有中国领先世界几千年的制度。中国的制度是什么制度?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2000多年,虽然有朝代更替,统治阶层也有少数民族,但制度高度统一。这个制度就是秦制,比如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等,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套领先世界2000年的制度,才能让中国进入封建时代,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长期保持大一统。
    那么秦制是怎么来的呢?商鞅与李思这两个法家信徒依据先秦法家的精神创立的。
    3,依靠法家,才有了儒家思想。这话说的非常矛盾,事实上就是如此。先秦时代孔孟的儒家思想,是一种高度理想化的思想,主张用道德教化对国家进行治理。这种精神高度理想化,不切实际,只能停留在书本上,或者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实施。
    而真正主宰中国人思想的儒家思想,是董仲舒创立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本质上是把先秦的儒家思想加以改良,在性善论道德教化的基础之上加入了法家对人的治理管理精神。承认人是个复杂的事物,既有性善的一面,又有性恶的一面。对国家的管理既要道德教化,有得有法律制度。
    儒法合一,才是控制中国人思想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根本精神。既用道德去教育人,同时还要用法律去约束人,历朝历代都是外儒内法原因就在于此。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没有本质变化。
    把法家简单为权术,权力,这得认知多么低下,多么狭隘。如果在这里说这样的话,我一定会把他禁言。

回复12

  • 法家和儒家都是维护当时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而已,代表的是不同阶段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我们现在讨论这些东西,更应当着眼于法家也好儒家也好,在当下的意义和影响,是糟粕还是精华。抛开当下去讨论历史作用,没有意义,跟讨论人殉制度对维护商朝产生了什么历史功绩一样,讨论来讨论去就是有用,有大用,一样。
  • 1.儒法是一体两面,一个是极端靠人道德,一个是极端靠法律。而且两家是相互交织的,比如大儒荀子的徒弟是法家的韩非子、李斯。2.郡县制也不是秦独创,楚已经有郡县了。3.儒家思想真正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是在汉宣帝之后。
  • 你是怎么样才能如此大言不惭?
  • 寒舍落玥 無往無不往。
    儒学,修身齐家可以,治国平天下不行,治国平天下还得是大仁不仁的法家。正是这个原因,圣王往往是内儒外法。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没有心系万民的德,无以立政,这是内儒的要求,是目的。民无常心,惟惠之怀。没有严刑峻法的不仁之仁,难以统治利益各异的万民,这是外法的需要,是手段。
  • 自汉武帝以来,内儒外法一直是中国农耕型封建社会的基本治理方式。道德与法治,缺一不可。法家统,儒家和,统而不和,天下不能长久,秦15年而亡,根本原因就在于统而不和。
    中国2000年中央集权的封建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共同确立的,不是单纯的秦制,后世各朝也都多多少少作过一些完善,典型的如科举制度的建立。
    中国最早的法律制度始于夏朝,而法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法并非法家的专利。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这两人都属儒家学派,而董仲舒则继承了荀子的性恶说。既然性本恶,那要改变就只能是道德教化和法律制裁,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法家理论由“法”、“术”、“势”三者构成,并非只有法律。法家主张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治世方略,法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 首先,儒家讲礼法,讲礼和法。
    其次,法家出于儒家,而不是相反。法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韩非是儒家学生,李斯也是。
    再者,大秦十四年而亡,法家阻止不了分裂。后世除了西汉外,都是以儒家思想为统一基础,而不是法家。
  • 顶你个肺。
  • 风中婆娑 好吧,啊Q先生。小弟,甘拜下风。
    儒家在春秋时期就是显学,何来“依靠法家,才有了儒家思想”?连韩非子都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法家源于黄老之学,汉初用的就是黄老之学。董仲舒以《公羊传》为基础,除了凸显儒学重要之外,也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所采用的也不止法家一家之言。

    至于“大一统”“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在秦始皇之前就存在,连《商君书》都说:“先王县权衡,立尺寸,而至今法之”。秦始皇之所以能成为始皇帝,是他能审时度势,选择这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制度,并全部落实到实处,这才是厉害的地方。

    现在提倡要结合传统文化精华,不是比哪个重要,也不是哪个贡献大,而是选择与实际最适合的传统文化精华。当然你若是硬要比,客观事实也是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精华积累更多, 而且与董仲舒一样,儒家从来不是排除外来思想精华,集众人之所长来发展自己,这也是当下及未来所应该做的,而不是狭隘认为谁谁最重要。
  • 伽蓝之瞳 一个脑子有坑的理想主义者。大龄韭菜。
    秦始皇手下的法家代表人物是李斯和韩非子,他们的师傅是写下人性趋利而使人性本恶的儒家荀子。所以才有后续强化教化民众的思想,因为儒家认为人性趋利本恶,所以才要强化后天教育规范人们的行为。
  • 一拉一踩也是以个人喜恶来评价历史的表现
  • 很好的分析。儒家就是一个大口袋。
    。。法家嘛,就是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孙氏之儒,传至荀子这边的一派。
  • 儒家思想就是源于古代中国人的伦理风俗,每个父母都会教育子女仁孝,不管读没读过论语,他们都会这么做,现在也如此。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