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球,还是读书?“浙江宣传”这篇文章是不是问到点上了

  • 每次说到这个问题,我觉得中国电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中国电竞实力在世界上地位毋庸置疑,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从出生就被妖魔化的事物,从星际到魔兽再到LOL等等,总能看到中国选手在世界大赛争金夺银,照说这个没有举国体制吧,也没几个家庭能“其父张全成决定成全儿子心愿,从此倾尽全力培养”吧,核心就是在群众基础。
    从上个世纪充斥大街小巷的网吧,到现在每个家庭差不离也能买台电脑,给所有不排斥游戏的青少年一个接触游戏的接口,于是乎各地的网吧赛到现在对战平台的“天梯”,把真正的游戏天才一层层的筛出来,这才是文中一开始写的,全中国11亿人,当然不难找得到5个人打Dota。
    再说回足球,对照电竞的话,很容易能分析出三个问题:第一,正规的足球场太少了,就算不是正规场,半场小球场也太少了,没有球场没有球门在那杵着,就不会有人踢球,就好像如果当初没有那么多网吧,Sky这种小镇青年怎么可能发现自己的天赋所在?第二,低级别的比赛太少了,文中也提到了英国和日本的例子,以社区为单位的小型比赛在中国简直找不到,以前武汉还有个给中小学生的“武汉晚报杯”赛,现在不知道还在不在。第三,家长的心态也需要调整,对于足球,家长觉得只能“二选一”。其实恰恰是因为低层级的比赛太少,使得家长认为要么就全力以赴送小孩踢球,起码踢到省俱乐部,要么就专心读书。如果前面两点都能逐步解决,我认为家长心态自然也能很快调整,看自己小孩花课余的一点时间练球,踢了个区冠军,难道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随着广泛参与,更多的武磊自然就出来了。

回复8

  • 这从来都不是读书还是踢球的问题,这是一个生存问题,同时包含着态度问题。
    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时首先要找到矛盾所在:我们的国情是人多,首先要解决的是物资问题而不是精神问题,那踢球或其他体育项目是不是出路?换算到老百姓这里就是要花多少成本,然后有多大的概率在这些项目中生存下来。
    我们来算一下:中国每年中考人数约1500万,中国奥运代表团人数约1000人(除去参加多届的剩下约500人)。三万分之一,清北的录取率约9.13‰   再加其他意外,老百姓们会发现读书在我们国家是生存下去并改变人生的最大概率选择。
    那有人会问:我们人口多总有不被生存困扰的家庭?是有,一、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他们结不起伴,二、他们没有场所,久而久之就被其他兴趣吸引了。
    还有人会问:那许多球星的励志故事都是穷人,为何我们不行?因为他们国家无法为他们提供多样选择,穷人家的孩子读不起书往往只能入黑帮,体育可能是他们改变的最好选择了。美国电影《卡特教练》有过描述。
    最后就是进入行业的人态度问题了,大家懂的都懂。

    只要明白矛盾所在,大家就不要再说什么中国梅西在小学五年纪时怎么样了。中国是很难出梅西,但中国有许多科学家,阿根廷人可能会羡慕在他们读书的年纪却被迫踢球。jpg

  • 人家都是快乐教育,上学不踢个足球都没事干,那只能去当不良少年了。我们不一样,学业重,不可能学习和踢球都兼顾的,只能二选一。
  • 对于生于足球城大连的八零后球迷我要讲一句:足球跟电竞产业完全无法类比,也无法复制。其最核心的问题在于选拔机制。九十年代我们这边的足球氛围非常浓,不少八零后实际上是想走专业道路的,但是都被现实无情扇了一记耳光,浪费了大好青春,因为从最基层的青少选拔就是靠钱堆出来的,没钱没人对不起就是没法出头。既然已经烂根了,就别耽误孩子的前程了。
  • 想的肯定美,可惜的是一般的孩子自控水平太差,容易沉迷下去
  • zyu 寥寥几句,言简意赅;不扣帽子,求同存异
    如果拿电子竞技类比的话,现在足球的实际情况大概是绝大部分孩子没玩过LOL,腾讯的服务器里空空荡荡。
  • 说的太对了。足球的硬件条件缺乏,课外活动时间太少,想踢球的孩子无处可踢。小学放学后,要么被家长送到各种培训班,要么被关在家里写作业。即使周末有点空闲时间,孩子们也只能聚集在一起换换奥特曼卡,打打三国杀😁😁
  • 说的很好,球场太少,想踢球没条件,所以国家要出资多建球场,体育彩票可以拿出来建球场,可以引导慈善资金建球场,谁捐钱以谁的名字命名。
  • 没有运动场地啊!之前想去河南农大踢球,球场落个大锁,再配个老头看场子,想进去踢先验学生卡,不是本校学生不得入内踢球。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