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帅小美”们大行其道,流水线生产的解说是否正在“杀死”电影?

  • 好的影视是能给人带来营养,传播和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每个人都能看出不同的感悟和理解。而没有营养的影视就是那种看的时候哈哈哈、爽爽爽,看完后等于啥也没看的感觉。
    这种东西最大的危害我认为有2点:
    1、把几小时的影视浓缩为几分钟,这种解读都带有个人主观看法,使人渐渐失去自我思考,不去关注影视剧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只关注使自己表面开心的空洞的东西,这样下去只会不断腐化人们。
    2、劣币淘汰良币。哪怕知道该如何做优良的影视剧也不能忽视一个最大的问题:出品方首先要迎合观众喜好才能活下去。有内涵营养的优良电影只会越来越少。

    另外因为大数据的个性化推送,人们会越容易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而且在那个环境下认识的网友,看到的观点几乎都和自己的观点相同,导致自我观点会不断加深走向极端,从而开始出现标签化,各种对立。我们的教育就是想把我们培养成一个能接收且学习所有方面信息知识的综合思想体。大部分走向单一化、极端化和标签化的人,就是俗称的‘’韭菜‘’。

回复4

  • 那是你没见过,电影解说比电影还长的。
    有的电影解说,还能结合导演经历,相关资料,更深入的挖掘电影的没细说或者观众不一定看出来的细节。虽然有的是解说的人的臆断,但能有那些分析的,也不阻碍自己去推翻解说,有自己的长大
  • 那你倒是解释一下,为什么黑客帝国,异形,周星驰这么电影,解读的人那么多,却越来越火吗?
    首先,电影上映前,是不可能解读的,也出不了短视频,能让up主在上映前就去安利和解析的电影,不仅不会影响票房,还能推动更多人走入电影院。
    而好的电影随着解读,还能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
    说穿了,一部能几分钟解读完的电影,恰恰证明这部电影不行,所以要感谢他们让观众避免浪费时间和金钱。
    所以从你的发言可以看出,你从未看过牛逼的电影解说,因此压根不能理解,只能人云亦云。
  • 能被轻易浓缩成几分钟,就是电影本身的问题
  • 把几小时的影视浓缩为几分钟的,恰恰是这部电影本身,没有内容,更没有内涵,才能让人把90分钟的内容3分钟讲解完整。如果电影本身不是快餐,那么就算电影里主角就叫小帅,又有什么关系呢?《让子弹飞》的主角还叫张麻子呢,葛优干脆就叫“师爷”——是人名还是职业?没影响这部电影成为经典吧?至少我没见过那个博主说:“今天我给大家来个3分钟讲解《让子弹飞》”相反我倒是见过一个45分钟的详细解说版。至于“出品方首先要迎合观众喜好才能活下去。有内涵营养的优良电影只会越来越少。”这不是观众的锅,观众不背。资本现在热衷玩粉丝经济,把普通观众排除在外了,才有这种现象,这也是中国人口众多的特殊现象。但问题不是观众审美退化,是资本就没考虑你的想法,没把你当目标人群。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