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和吃东西一样,观众掏钱了,就有评价的权利”,黄建新导演这说法没错吧?

回复2

  • 空山新雨后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刚去看了《黑炮事件》的剧情介绍,现代社会如果拍这样的剧情,只会被喷吧。
    给旅馆打电报,公安局立案侦查,不是应该首先去问旅馆吗?结果只在电影结尾让旅馆把丢失的黑炮寄回来。整个剧情里,旅馆,公安局,没起到任何作用。这件事情的正确顺序,应该是:主角退房301→服务员打扫301找到黑炮交给旅馆→主角发现黑炮丢失,给旅馆打电报→公安局立案找旅馆→旅馆说明事情,把黑炮给公安局→公安局把黑炮送回来。电影里却把主要镜头对准工厂,工厂把主角调离岗位,让旅游翻译接替工程师的戏码,让人觉得不合情理。如果怀疑主角是间谍,说明主角的位置重要且关键,怎么会让一个旅游翻译来接替他的工作呢?无法理解。
    现在就算要拍,也是拍杨恒均的故事啊。杨恒均,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资深研究员。1987年至1997年,分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海南省人民政府、香港中资公司工作。1997年到美国大西洋理事会从事国际战略问题研究,2000年后在华盛顿和悉尼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定居广州。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文学硕士,悉尼科技大学博士。
    杨恒均写的《致命》三部曲,开创了间谍小说的流派,最后一查,发现此人真是间谍。这剧情不是更精彩?
  • 孤鹰 头像取自网络,感谢作者
    可能是观察角度不一样吧,我倒是觉得,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说,目前可能是最活跃的。理由很简单:一是任何一部“戏作”(用“作品”称谓有滥用“作品”之嫌)包括影视、小说、诗、歌等等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观众都可以从自己视角和感受发声,而不似从前,只有“专家级”的专业评论人士的观点才能发出不容置疑的声音;二是“创作”题材可谓五花八门,“创作”视角惊爆眼球,“戏作”主题、立意堪称天马行空;三是从“创作”到观众(读者)的各个环节都很宽容。如果真要说“绝后”吧,还真不能怪环境,应该是编导(包含,但不限于)等主“创”人员习惯于打版。个人认为,“快餐”与正餐,总是有区别的。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