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3年不教拼音,不教认字,学穿衣服,学系鞋带?等到了小学,你就知道焦虑了

  • 不靠智商靠训练岂不是更不公平,比谁钱多谁的训练条件更好?

    另外,足球队选拔年轻球员,考不考察球员的天赋?一个孩子很喜欢足球,但是真的没这个天赋,就凭自己很卖力皇马巴萨就给他一个青年队培养机会么? 乒乓球羽毛球选拔年轻苗子,只要努力就能上吗? 这些地方怎么不去闹,唯独学校要闹? 

    现在最吃亏的就是天赋点适合做科学家的孩子。因为适合运动的,适合音乐的,适合美术的,这些领域选拔人才,都还有天赋苗子冒尖的机会,唯独教育渠道要选拔科学家的苗子,稍微有一点侧重天赋就会有一群人跳出来抨击不公平。 现在社会上最吃亏的之一,就是那些有天赋成为大科学家的孩子,不仅国内,大部分国家都如此。从小学开始,大部分教学的内容都是针对普通人设计的,理解能力超过绝大部分同龄人但是考试发挥不出来还得耗费时间去背单词背作文背公式。但是在国内,目前随着理工科难度的降低和补习班的全面铺开,有天赋的孩子比过去还要更吃亏一些。

    我认为钱学森之问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问题。全世界二战后培养出的顶尖科学家都大幅度减少了。最关键的原因我认为是教育的大规模普及,导致真正的天才反而成了教育体系里的边缘人,进而又成为了学术体系里的边缘人。

回复1

  • 怎么说呢,你觉某些人通过勤奋和拥有资源挤掉了天才是对天才的不公平。这我也认可。问题是要发掘天才是通过什么方式。是通过降低大众接触知识的机会发掘天才吗?相同学习资源的情况下,学习勤奋是不是应该发扬的?我举个例子,我家孩子小学时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大家都完成,但是有的孩子贪玩,总是写不完作业。这孩子家长到教育局投诉,说学校布置的作业超标。然后学校某些作业了就不在布置了,只是说在家自学。这是我们市里排名前三的小学。你觉得勤奋学习、刻苦学习这种事情是应该发扬的还是应该淘汰的?我孩子初中时班里的学霸从放学到晚上12点时间安排的满满的,什么时间段学什么,什么时间段休息,什么时间段锻炼身体,什么时间段阅读。就这还要报补习班学习超纲的知识。这么努力在级部也就能排上前50。所以我挺不能理解那些整天说不报补习班、学习也不累,一样985、211的人。当学习知识是什么?那些说费劲巴拉的上个三本亏不亏?我觉得不亏。孩子努力了,接受这个结果,总比上个中专再去后悔强。而且我儿子还是后悔了,他觉得要是在努力一下说不定就能上一流省重点了。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