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再添奇作:巨型木偶,你有被吓到吗?

  • 我前面的回复不严谨,就是因为这里有个“过”字。“有没有去过”,肯定的回答是“去过”而不是“有去过”(你想表达的,应该是“去过”与“去过了”意思相近但不完全一致)。语文语法中用重要的三个字“着”“了”“过”对应进行时、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时语态,但不是用台湾方式的“有”来表达过去式语态。

回复1

  • 这就有点偏执了。要说传统,不如直指文言。
    事实上,现代汉语的语法,掺杂了非常多的外来及新语法(硬要这么说的话)。只不过在逐渐形成的语言习惯里都变成了大众普遍接受的常用语法。
    我们在解释古文的时候,通常会将一些现代人不使用的文字用法解释成特殊句式。比如倒装句,在古文里经常出现,但若是站在古人的角度,何尝不是这些新新人类(我们)捣鼓出来的颠三倒四的句子,他们会觉得我们才是站在正常的反面。
    我这么说不是肯定或否定某种用法,而是觉得这种用法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已经足够常见且无意义畸变,无须过分指责。真要讲究的话,现在用“的”代替“得/地”的例子还少?什么“喜大普奔”更是连通顺都谈不上,却不妨碍大家使用。再如明明是时间不等我,偏要说成“时不我待”,什么跟着什么?

    退一万步来说,台湾是不是中国的?

    切不可钻牛角尖。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