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2条
-
你说的是另一回事儿。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起之后的一百年间,本就是混乱动荡的局面。传统的经济模式、文化思想等均受到极大甚至是颠覆性的冲击。
在这个基础上,当时能够读书出头的人物,就没几个是赤贫出身的,仔细看的话,其背后的家族多是旧官僚、地主和当时的新兴工商等的混合阶层。
这些阶层的经济之道肯定谈不上光明正大,所以我说依靠读书人的工资来维持的其实真的很少的。
那些靠工资维持的家族,其实也就是其自身经济之道没落之后的无奈之举,也是不能长久维持的。 -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我理解的意思是经济条件改善了,就不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利益去勾心斗角,里面的穷和富似乎并不完全是穷人和富人的意思,别人的情况我不了解,但我觉得这个解释比较符合我的人生经验。
中国政府总强调用发展去解决很多社会问题,感觉也就是这个意思。
有道德约束的人难以致富也没错,但这里面的富感觉应该是指的那种大富,应该与前面那句话并不矛盾,因为穷和富都是相对概念。
热点
- 1 天水幼儿园铅中毒事件 14.3万
- 2 统一台湾有没有时间表? 12万
- 3 未来空战还需要打航炮吗 9.6万
- 4 外国留学生有国籍红利? 8.9万
- 5 东北“低物价天堂” 6.3万
- 6 阵风滞销赖上中国有用? 6.3万
- 7 国足0:3输韩国 2.7万
- 8 学霸不听劝不报清北 15.3万
- 9 很多人骂伊朗不骂沙特 13.5万
- 10 在国际学术会议不敢说话 18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投资者保护”:守护你的财富,共筑理性投资路
在投资的浪潮中,每一次波动都暗藏机遇与挑战。你是否曾因信息不对称而迷茫?是否遭遇过投资陷阱,让辛苦积攒的财富受损?又或者有过慧眼识珠、收获满满回报的成功经历?无论你的经历如......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英国地铁车厢犹如蒸笼!为何不装空调? 评论 196 赞 121
-
2讲真:如果伊朗现在就买歼-10C,那才是... 评论 181 赞 10
-
3全国第一豆橛子大省:吃到崩溃,无路可退 评论 171 赞 16
-
4如何对西方伪史论一剑封喉? 评论 146 赞 6
-
5乌克兰征兵办被俄乌平民一起针对,棉花絮分... 评论 126 赞 17
-
6暑假作业特别多,开学后交上去老师好像也没... 评论 119 赞 2
-
7如何看待相声演员杨少华去世前,冒着高温随... 评论 79 赞 6
-
8从长衫脱到裤衩,差点忘了自己以前是干嘛的 评论 70 赞 8
在当时的中国,粮食生产并不能充分自给,所谓“家境殷实”也许能保证的也就是不容易饿肚子而已。连年饥荒那时候更是家常便饭。因此一旦出现荒年或者严重灾害,就会出现大量流民逃荒讨饭的现象,这是传统农业社会下底层人口的自发反应。但在城市就不同,一旦在城里面安家落户,农村的老家就很难再回去了。城市作为对外沟通更发达、生产力相对先进的地区,能高价买洋米洋面至少比饿死强,能去新式医院治病至少比在农村等死强。(那个时代中医也不是容易看的,还有不少江湖郎中坑蒙拐骗混杂其中)很多人进城就是三天两头典当东西换钱也不想离开,这是一种典型的“由奢入俭难”的群体现象。
“经济之道另有来路”这作为少数人钻空子发国难财的门道固然可以,但不要指望多数文化人都堕落到那种地步,否则就不会出现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最后整体倒向TG的现象。尽管古话里讲穷生奸计,富长良心,但现实里恰恰是反过来的,保有朴素善良观念的人恒穷,放弃良心之后才容易发财致富。这才是一个真正民不聊生的吃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