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研制62比特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

  • 我外行叨咕一句:有关量子延迟选择、量子擦除试验 之类奇怪的毁三观试验现象,能不能推翻我们目前对光和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的基础认知?
    比如说一束光(一批光子),其实并不是同时具有波粒二象性,而是有大约一半的光子,只具有波动性,另一半的光子,只具有粒子性,只是学界以前搞混了,以为既然是光子,就都是同一种东西,但其实光子可分为波光子和粒光子两种。
    由此,则能完美解释了很多量子力学的奇怪现象。
    大家以为如何?

回复19

  • 这个在道家理论里面,有一个完备的解释,复制,是道的可见的特性中的最基本特性,这种特性在空间中叫做同在性,在时间中,叫做周期性。合称为道的时空特性。
    粒子性就是道赋予万物的空间性,本质上是万物的存在形式的复制。表现为态的同在性。
    波动性就是道赋予万物的时间性,本质上是万物的存在过程的复制。表现为过程的周期性。
    你想把他们截然分离,这是不可能的。
    万物都有时空特性,只是在可见的形式上有强弱而已。
  • 请阅读科普书籍,上帝也掷骰子吗
  • zvx
    所有粒子都是波,粒子性只是大概率的错觉
  • 看法片面,应该是观察世界的维度相关,两者是统一的,只是地球人的观察广度所限,无法认知
  • 文君子 全世界的程序员联合起来,打破垄断
    波粒二象性的根本原因是时间,
    本宇宙的时间有问题,
    他居然不是连续的,
    古希腊人认为东西都是可以无限细分的,
    就是无限的1切为2,
    当然了,现在我们知道,因为电子无法静止,
    所以无限的1切为2是做不到的,
    同样,古希腊人也认为时间可以无限的1切为2,
    然而事实上是,
    到10^-43秒时,
    这就是本宇宙最短的时间了,无法在细分了。
    至于为什么,不知道,
    就像动画片里的人问,
    为什么动画1秒只有24帧,
    帧和帧之间,
    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种事情:是二次元人永远搞不懂的,
    只有创造动画片的三次元人,才能知道,
    同样道理,我们也不知道宇宙最短时间内发生了什么,
    而因为光子永远都在以30万公里/秒的速度运动,
    在宇宙最短时间内光子依然移动了几厘米,
    所以,在我们看来,光子在几厘米内,
    出现了多重影分身,
    既有衍射性,也有粒子性,
    出现了波粒二象性,
    另外一个问题,爱因斯坦说,时间是可变的,
    但是宇宙最短时间是从热力学推算出来的,
    他却是不可变的,
    也就是说时间很有可能只是个表象,
    人类以为他存在,
    但其实并不存在,
    就像动画片其实没有时间,
    你胶卷转的快一点,动画片时间就快了,
    转的慢一点,动画片时间就慢了
    再深的我就不说了,
    怕你头疼。
  • jiangtao9999 观网的黑名单,是保护假信息被戳穿用的
    并不是一半光子是波,另外一半是粒子。
    波粒二象性,说的就是既是波也是粒子,即便只有一个,也是同时是波也是粒子。
    而至于到底是波还是粒子,准确来说,处非光子被消耗掉,不然任何时候,光子都是即是波也是粒子的状态。
    另外,物理学界,都是用电子做例子说波粒二象性,用光子并不严格。

    至于你说量子延迟选择和量子擦除试验,准确来说,并没有否定波粒二象性,只是否定了之前科学界认为的因果律的基础概念。而且,如果你认为一个粒子,也可以是波,而一个波也可以同时是个粒子,在任何时候都是同时存在两个状态的情况下,那么量子延迟选择和量子擦除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也就是说,延迟选择上,即便在之前的道路上,一个粒子就应该被强制二选一,而在后面的操作上,其实已经被二选一的粒子,其实还是表现成了波的状态,同时通过了前面的二选一道路。

    忘了什么地方看到的:实际上所谓的波粒二象性,只是你用粒子的模式去操作,那么你看到的就是粒子,如果你用波的方式进行操作,那么会发现,你看到的就是波,即便之前已经进行粒子的操作,依然会让被操作的粒子体现出波的性质。
    这正好也是量子擦除试验的一种解释。
  • 你这思想能力太搞笑了
  • 基础物理知识需要补充
  • 类似这些稀奇古怪的现象仅仅存在于解释层面上,并不会在现实中出现,比如说惠勒的延迟选择实验,很奇怪的是,作为量子力学领域非常有名的专家,他就是不愿意引用波尔提出来的互补原理,所以在惠勒设计的实验中,他在实验的前半部分用粒子的方式解释光的行为,在后半部分用波的现象来导出奇异的结论,其实违反了互补原理的要求。至于互补原理的深刻内涵到目前为止尚未获得解决,但是只要出现违反互补原理的地方,都会出现解释的异常。到目前为止所有量子理论看起来奇怪的地方来自两个地方,第一是波粒二象性,第二是叠加性,由叠加性导出的所谓量子纠缠,很遗憾的是叠加态从未被实验证明过,同样的纠缠也从未被实验证明过,所以任何所谓的量子计算机一律跟纠缠和叠加无关,只是经典物理意义的作用相关性,没有非定域性的体现,这很本质。类似的,有关波粒二象性对于量子实验的解释需要遵循波尔的互补原理。很可惜,量子专家喜欢哗众取宠的治学风格,如果一个量子物理现象存在一个常规解释,一个非常规解释,他们一律偏向非常规解释,于是自然就放弃了互补原理的约束,也自然选择性忽略叠加态与量子纠缠从未在实验中获得直接证明的事实。连实验都做不出来,想要在具体技术应用上用起来,这个跨越不是一般的大,扯到蛋了,国内国外皆如此。
  • 看了半天,发现你们都不是外行,只有我是。我只明白上帝给了我眼睛,所以,才有了光,总有一天上帝要收回了我的眼睛,那时我便成了光,还得冒着升天的烟。那个时候我会是多少比特的?
  • 大哥,单光子也是波粒二相的…………
  • 既然是外行,还是不要多说了。
  • 我给个你赞!你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且不作评论,但你的思路很好!我不明白还有人踩你。有的人只是延着固有理论知识去对一个事物的现象进行剖析,很难有革命性的突破。不破则不立。光子与光子之间有着不同的属性也是有可能的。当然我也是个外行。见笑。
  • 个人还是觉得把信息看作客观实体,从量子叠加态以任何方法提取信息(即所谓“观测”的意义)将导致量子退相干,量子从叠加态转变为经典态,这比“哥本哈根诠释”更好理解(当然如果这个理解是错误的,那么就选择”闭嘴-计算”好了,我高中物理课上第一次听到“结果取决于观测”的时候,就觉得逻辑失效,大脑短路。)
    而波粒二象性, 我们只要接受“波粒二象性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的观念即可(应该还有更多的“象”),一切物质都在一定条件下主要表现为波, 一定条件下主要表现为粒子,一定条件下表现为场,”一物多相“这种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接受起来并不困难,因为“物质”无非就是“存在”而已,以什么形式为主表现出来,都只是它呈现的部分信息。
  • 把波粒二象性这个词正确的解释一遍,就是:原子论视角下事物不再呈现为原子式存在(事物独立存在)状态。
    大白话就是:逻辑上看上去你不是我,但是实验结果,你就是我。
    事物的个体独立性,是我们的意识受制于我们的身体感官即思维基础为前提。那么脱离人的感官,事物就不存在了?就还以我们能感受到的样式存在?
    波粒二象性只是告诉人类,我们感官将世界分成一个个独立的事物的现象,只是受限于我们自身身体条件下的结果,而不是事实本身。
    粒就是事物彼此独立。波就是一个整体。
    粒是感官限制下的观察所得,波是事物脱离人的感官后可能的整体性存在样式在感官中以波粒二象共存的矛盾状态显现给人类世界可能的真相!
  • 羽毛督军 下次一定。
    既然是外行,还是不要多说了。
  • 顽石 光与热是有限的
    不是一半,量子力学,本就是颠覆经典物理学的。他可以都是。区别在于人的检测方法。
  • 不能
  • 依着你的说法,那,怎么解释单光子双缝实验?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