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从业20余年的土木工程师,我来说说为何我们敢自称基建狂魔

  • 我刚从澳洲回来。国内的舆论有种倾向是过度贬低国外的基础设施水平。固然大工程的体量、建造速度没法跟国内比,但就普通市民日常观感来看,澳洲的市政基础设施水平是远高于国内的。再偏僻的小镇、城市郊区,人行道都按照与城市中心一致的规格标准修建。而在北京,哪怕是城市中心也随处可见坑坑洼洼、宽窄不一、动不动被遮断的人行道。

回复3

  • gowizpet 尽人事,听天命
    国情不一样,中国大陆幅员辽阔,政府往往更需要首先解决从无到有,然后逐步完善;政府没这么多钱,该花钱的地方太多太多,只能选择花小钱办大事。
    举个例子:有些边远农村历来就没公路,人口也不多,如果花大力气修条管用50年的双车道公路,你觉得有这必要吗?
    澳大利亚我参观过一些临港物流设施,确实看到路上跑的全是又长又高的重型车辆,长年累月路还压不坏,说明人家路修的确实很好,但是他们的情况和我们完全不一样。
  • 在多呆一段时间,就明白了。城郊新城和农村基础建设就很标准和完善了。城区人多,很老旧,原先欠账太多,图纸也都遗失不少。但是为了维护这些地区,付出的代价和效率还是很高的。专门的单位负责自己的区域,不断巡查。就这样主要还是靠老百姓汇报。看见鼓包,坑洼处,不是过去就修,而是首先警戒(隔离区域,避免伤害)然后找技术单位进行雷达扫描,判断地下情况和各种管道。而此技术单位在中标时就要求街道电话必须2小时内到位。为此还需要定时演习。每个事都挺难的。我去过新西兰,做为施工人员,对于他们的施工管理工作觉得他们就是在玩命和游戏。其实,各有各的难处和优势。
  • 确实,发达国家,尤其是西欧的小城镇的基建水平,中国现在还差得远,估计还要20年以上才有可能追的上。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