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怒了:我没说过“大清无昏君”,一定有人在搞鬼

  • 眉山剑客 知彼知己,纵横天下。
    中国这些年学了西方媒体,越来越有人喜欢挖丑而非探新。美国总统竞选不是比赛谁的政策好,而是比赛谁揭对手的丑闻多。相比之下,科学竞赛谁比赛谁的创新更好,不是揭丑以前失败次数谁多。我最近看视频,高晓松分析一次大战和贸易战争,比西方主流的经济学政治学还深刻。李子柒探讨从城市打工到回乡创业的生活方式,突破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的想象。但是我的这两位民间媒体的老师,却被某些网民指责为“不真实”,或则矮化中国历史。大家要明白,科学就是试错,不创新当然不犯错,但是进步就没有了。如果我们的舆论不能鼓励多样化的竞争,尊重不同意见,科学技术没有发展的可能。过度问责,医生不敢对症下药,警察不敢果断执法。危机之时岂不更乱。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西方宗教党同伐异。大家要思考一下,中国的舆论规范向何处去?

回复80

  • “我最近看视频,高晓松分析一次大战和贸易战争,比西方主流的经济学政治学还深刻。”大神你可能被骗了。先不说他说得是不是深刻,我以为这可能是他从某些文章里抄来的——就他那种半罐水,够呛。
  • 当历史发明家吗
  •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嘿嘿嘿,戏雕!
    陈老师,我觉得李子柒这点没说错,但高晓松还是别为他辩护了。
    李子柒探寻的返乡创业对于年轻人回乡镇发展有着启示作用,是符合我们城乡均衡发展的战略的,因此需要鼓励。
    但高晓松一天到晚乱侃历史,内容缺乏营养,而且其对德国等国家的描述严重偏离现实。吹印吹美吹西方,是典型的公知,其目的不明,对于启迪社会大国家众也没啥用,跟国家大战略也是八竿子打不着边。
    至于为何被喷,那是因为网民对公知积攒的愤怒在这个点爆发了,恰好高又是首当其冲的那个人。这是大势,倒真不必为了这个失势的人说话。
    如果高能做出《眉山论剑》这样高质量,能引人思考的节目,那试点错又如何呢?
    然而他并没有,甚至节目做得很烂。那网友给他试什么错的机会呢?在流量有限的客观背景下,我们是不是该把更多试错的机会交给李子柒这样的人呢?
  • 你的意见不是很赞同,历史也能创新?矮大紧说历史纯粹胡说八道,有明一代,帝王不去说它,李时珍、徐霞客、徐光启不算名士?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都算什么?戚继光、俞大猷不算名将?是,这些人不能拿着破扇子摇来晃去,缺少名人范,在“翻译官”眼里就是些苦力,可你作为一个媒体人就能随意贬低历史人物和成绩,目的是什么,职业道德在哪里?
  • 陈平爷爷我希望您能再思考思考,高晓松真不是什么好人,我小时候就被他带偏过。
  • 祭风凌 海游方知咸苦味,江湖不过无字碑。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您觉得矮大紧老师是前者还是后者呢?伪装得再好的公知也还是公知。
    科学家与公知的区别:前者有猜想,然后公式推导、实验论证得出结论(有可能反转猜想);后者有猜想,然后断章取义、踩一捧一“必证”猜想。
  • Ghosts幽灵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李子柒和矮大紧不能做类比,李子柒是个大陆人都知道他在创造一种诗情画意的生活带货视频,你可以喜欢和不喜欢,仅此而已。但是矮大紧不是啊!矮大紧再说的是历史而且还是公开传播的有影响力的说历史,我在家给我孩子说睡前故事说某人砍树的故事没问题但是这个故事到小学课本上就是有问题的,每个人都是不客观的每个人都是有态度有立场的我最讨厌矮大紧这类人说历史的原因就是不把自己的态度拿出来而且拼命说自己是理客中,在我看来理客中就是假大空。
  • 各级会议三令五申要防范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到您这因为是您的”民间媒体老师“就可以拿胡说八道当试错了?您把唯物主义史观抛诸脑后意欲何为?
  • 首先,陈老师的话有道理,科学就是试错,不该过度指责。但问题的关键是:
    1. 历史不是科学,虽然研究历史需要使用科学的手段,但历史本身是一种记录。作为媒体人,他们可以选择传播记录,但是对未进行论证的结论利用自身传播途径优势进行公开传播(而不是辩论),这并不是科学的态度。如果是进行历史分析,我觉得发论文论证讨论是个更好的手段。
    2. 研究科学的确应该容忍试错,但这不包括对已知的记录进行选择性抽取再论证某个观点,选择性使用数据,这在科学上是伪造数据了。
    3. 顺带说一句李子柒的问题,我对陈老师只能支持一部分,那就是她的确探讨了一种创业模式。她展现了一种农村生活,但她并不以乡村生活的劳动维生,中国农村劳动的收入无法维持其视频制作的成本,一个人也不可能同时从事这么多种劳动。她以一种融合再创作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乡村生活可能的形式,而不是以纪实的方式展示乡村生活的结果。她的价值更多的是以美丽的方式介绍了中国的文化。
  • 神龙大侠 我的心愿是,抱到虎牙妹
    陈老师好,我认为明朝名士还是有的,至少王守仁能和诸子百家一个高度
  • 媒体挖丑也无可厚非。对于媒体,我认为一向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要追求真实。挖掘那些真实的丑陋是有积极意义的。只要能做到真实有效,探新与挖丑他们的意义都是辩证的。很多时候挖丑就是在改正旧的理解,探索新的认知,反过来探新也是如此。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甚至很多时候作为宣传工具,在保证信息真实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是必要的。至于舆论的规范本质还是在与社会的整体认知能力,这需要教育的引导。国外媒体挖丑到了造谣生事的地步是其社会整体认知能力堕落的表现。我认为舆论的规范不应该是通过媒体选择性的报道来实现,更应该是通过基础教育来提升人们的认知力和判断力。
  • 起初我就有三派合流的建议,各取所长,凝聚共识就这意思。
  • 我主张既不左也不右,左右都给予空间,相互制衡,左弱则易右,右弱则易左。左弱帮左,右弱帮右。
  • 陈平老师好
  • 陈先生您好。
  • 陈老师好
  • 您这番话说的太令人失望了,高晓松除了音乐之外就一无知之人,满嘴胡扯言论,你真的了解吗,你还是少对这些评论吧



  • 在B站也关注了您,没想到在这能看到您

    您的这段话我理解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中“科学就是试错,不创新当然不犯错,但是进步就没有了。”不知为何让我想起了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也许我太过浪漫化您的意思了,还望见谅。
    最近读网上一位所谓的“先生”的论语解析。乍看像很有道理,细读才发现问题。比如他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解释为“老师传道,不应该忧虑为什么学生学不好自己的道,而应该忧虑,自己为什么没有更好地了解学生,用更合适的方法,把自己的道传授给学生。”完全忽视了学而篇开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学而篇最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互相呼应,头尾相顾而成一整体。通过将论语别裁和他的片面解读进行比对,我发现真正有识之士能胸怀天下,就如海纳百川,文字言语是开放性的,总能引人独立思考,帮助人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而别有用心之人则恰恰相反,因为总想操纵摆布别人思想行为以谋取私利,即使开头伪装得不偏不倚,文字语言也会渐渐变得排他狭隘,迷惑盲从者的心智,让人不能用自己的眼睛观世界。
    滚滚红尘,有几人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您“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风骨指引了无数迷茫之人,作为这迷茫人中的一员,虽然看了很多您在B站的视频,奈何我才疏学浅,又没有理工科的基础,不敢妄称是您的云弟子,只希望您能保持健康的身体,愉悦的心情,不断和年轻人分享您的智慧。
     
    p.s.您那件橙色衬衫非常帅气!
  •        俺一向认为眉山大侠看问题是很深刻的,但对矮大紧确确看走了眼。矮的问题出在人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黑白颠倒,毫无底线,整个一个见利忘义,毫无廉耻的小人。
  • 稻草113 知行合一
    真人现身,膜拜大佬。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