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36条
-
一唱一和解围而已:结论就是国家不够强大,我等都不够包容
-
实打实的被打脸了。两边都不想得罪往往两边都得罪。这次不知道他能不能吸取教训。作为鹰派报纸的主编没有强硬立场总想和稀泥。这和你身份严重不符。
-
打自己的脸让我们为你脸红
-
文学好悲惨啊
-
反对你的言论的力量相对很渺小,但是我扞卫方方的权力
-
您的评价简直神了 ! 切中要害,一语中的,一眼看透了问题的本质 !
-
胡编辑一般是国内事轻轻一碰浅尝辄止(也可以理解成为了饭碗和稀泥)
国际事比较喜欢暗讽。(不信可以扒一扒他的文章)
别太当真,谁都得生活不是。
方方那篇确实有点像暗讽比较多。 -
老胡这次就没和稀泥,反倒是句句带刀,真是文人骂人的典范
-
有位新华社良知大记者讲:良知与正义份量很重!
他这样评价记者这个职业的:这是一个卑鄙的职业,这个职业可以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制造弥天大谎,欺骗亿万受众;
这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这个职业可以针砭时弊、揭露黑暗、鞭挞邪恶、为民请命,担起社会良心的重责。这是一个平庸的职业,回避矛盾,不问是非,明哲保身,甘当权势的喉舌;
这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胸怀天下,思虑千载,批评时政,监督政府,沟通社会,使媒体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权力;
这是一个浅薄的职业,只要能够写出通顺的记叙文,不需要多少学识,不需要卓越的见解,听话顺从,就能如鱼得水;
这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职业,记者不是专业学者,他需要从整体上研究社会、把握社会,无论有多么渊博的学识、有多么卓越的洞察力,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面前,都会感到学力不足,力不从心。
这是一个舒适而安全的职业,出入于宫阙楼台,行走于权力中枢,灯红酒绿的招待会、歌舞升平的庆典,访大官,见要人,春风得意,风光无限。如果用文章与权势投桃报李,今日的书生可能是明日的高官,今日穷酸可能是明日的富豪;
这是一个艰难而危险的职业,且不谈穿梭于枪林弹雨中的战地记者,就是在和平环境中,调查研究,探求真相,跋山涉水,阻力重重,除暴揭黑,千难万险。一旦触及到权势集团的痛处,不测之祸从天而降。是卑鄙还是崇高、是平庸还是神圣、是浅薄还是高深,在于从业者本人的良知、人格和价值取向。真正的职业记者会选择崇高、神圣、深刻、凶险,鄙视和远离卑鄙、平庸、浅薄、舒适。
然而,在卑鄙与崇高、平庸与神圣之间,没有鸿沟、没有高墙,黑白之道,全凭自己把握。如果一脚踏进了黑道,就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自己写的白纸黑字,是永远抹不掉的证据。“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条黑色定律在记者职场十分盛行。要不被这一黑律逼向卑鄙之路,就得无所畏惧,勇于献身。
中国出现了很多坚持良知与正义的记者。在巨大的阻力面前,报道真相,鞭挞邪恶。记者,就应该是真相的记录者、挖掘者和保卫者。
祈愿:良知和正义的阳光照亮千万个记者、作家的书桌!愿更多的作品唤醒人类的良知,让正义之光普照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
老胡忠告,方方应该坦然、更有风度地面对越来越多的反对声,....但这方作家的为人恰恰相反。看看,多年来方作家狂妄傲慢,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与她观点不同的人,什么没有本事只会拍马屁,什么极左势力....不一而足。即使对法院的判决也表示即使坐牢也不执行——真是粪坑里的石头!俺是通过《软埋》“武汉日记”知道方作家是一个什么人!是一个死心塌地反对国家的亡命之徒!!
-
老胡骂人的水平比你们高太多了,你们骂了白骂,人家根本不当一回事。老胡是拿把刀以极慢的速度,慢慢透过表皮、刺向脂肪、其间穿过神经、让神经感觉的灵敏度发挥到极致,然后再继续向肌肉挤压,以最大的压强挤压肌肉,期间夹杂着鲜血、碎肉,再极慢地刺向心脏,让心流血,类似于千刀万剐,老胡还在旁边温柔地说着风凉话。
-
当年上学的时候,《环球时报》必买,一份1.5元,就着一块钱的鸡蛋饼,那是津津有味。现在的《环球时报》不管是APP还是微博,还是微信,都没关注。真没什么值得关注的。没了血气。
-
方方圆圆们脑瓜子坏了,怎么修理都是枉然
-
秀才听到有人吵架,急匆匆地跑过去,以为别人会给他薄面。结果人家根本不听劝,骂他你以为你是谁呀,啐了他一脸。秀才拉不下脸生气显得自己没气量,又不能就这么灰头土脸地走掉显得没面子,一个人站在原地嘀嘀咕咕地说些不痛不痒的句子,模样像极了孔乙己。
-
老胡评方方很厚道,木跳脚,木骂街,也木有头脑发热,木觉得和了啥泥土。
-
记者:作为公知,您……
圆圆:我不是公知。
记者:那您是?
圆圆:我是母知。 -
放心吧,方方压根不需要国家层面出手,她还不配。现在一股脑的在微博把骂她的人都归为左派,还是极左,她很快会被大众唾弃而自己失去生气。她最终肯定选择出国,虽然65了,人家要不要也难说。话说她有外国绿卡吗?
-
胡其实和方相近。但这次方的日记罔顾事实的胡话满篇实犯众怒,让大家看清了方方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面目。所以对方方日记国人就应该痛骂,这才对得起方方日记。
-
老胡好歹有个官媒总编的身份,而且也算半个官场中人,肯定不能像普通网民一样匕首投枪的
-
“我仍然坚持认为,中国社会需要包容“方方日记”的存在,这是社会多元所应有底线涵义。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会因为一本“方方日记”而坍塌掉,我支持这个判断。这个社会需要有真实的更高承受力,而不是仅仅嘴上说说。”我非常赞同胡锡进的观点。
热点
- 1 小米SU7门又打不开了 11.8万
- 2 荷兰冻结中企资产图什么 13万
- 3 巴基斯坦谣言的背后 16.3万
- 4 美国大豆危机 10.5万
- 5 刚从东北回来… 11.4万
- 6 基础科研投入太少? 6万
- 7 吃肉小刀卖8000元 8.7万
- 8 首批丁克夫妻步入晚年 8.4万
- 9 超前消费负债35万 10.9万
- 10 公交车每年但不可替代 11.2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 “避坑” 版块上线!你的消费避雷指南、好物种草清单,从此常驻不离🎉
还记得“三月风闻社区消费者权益月”“智能车轮上的权益保卫战”活动里,大家分享的那些消费“踩坑”吐槽、维权妙招和宝藏好物吗?很多观友都说,希望这样的交流平台能一直存在!现在,......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反驳一下张维为老师的观点 评论 431 赞 10
-
2在香港待久了才懂!文明不是标语,是那藏在... 评论 326 赞 7
-
3中日诺奖数量差距太大了,真相远比想的复杂 评论 175 赞 42
-
4美国威胁要驱逐中国留学生,棉花絮表示好害... 评论 125 赞 34
-
5彭博社:欧盟考虑对中国在欧盟的新投资强制... 评论 75 赞 7
-
6我国探险爱好者达3.5亿人,违规探险屡禁... 评论 69 赞 2
-
7余承东让网友们猜猜这是啥华为设备 评论 68 赞 3
-
8丽江荒野之国被骂惨背后 评论 58 赞 6
早就有高人教过,我不吝再重复一遍: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