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增值5倍 瑞典做了什么?

  • 作者在瑞典的国有资产增值经验,是保持国有的所有权,但是引用了私有企业的运营机制,保持高效率运作,其最终的收益,是私有化部分的5倍。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大量的公共财富没有被挖掘利用,甚至无端损耗了,作者是倡导非私有化的另一种管理机制,尤其是像商业资产管理那样高效的管理机制,也并没有提什么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观网读者个个都是水平很高,请认真读过之后再评论。过几天会刊发这本书里面详细讲解瑞典国有企业改革部分的章节,供大家研究。

回复9

  • 忘情天书 ……还没想好
    仿佛又回到是当年“产权问题还是管理问题”,当然本文似乎已经归结为管理问题,r了。 然而,事在人为,如何保证各色利益集团,相关人士,群体不受冲击而反扑呢?
    如何保证技术和素质作为基础生产力提高呢?如何保证一系列制度和具体操作符合实际、配套实施且确实是为了国计民生这个目标呢?期待下文。
  • 历史经验表明,简单的拿来主义都在中国碰了个头破血流,中国有自己的特色,不宜盲目轻信别人所谓的经验和理论。
  • 综合而言,瑞典,比新加坡要强大很多,不是论国土面积,或人均产值,而是指,一国的国家哲学,对世界的启示或指导力量!
  • 你说的文章里已经说明了呀,其实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集合体,就是市场和计划的集合体,吸收社会主义的公平和资本主义的效率,吸收彼此的优点,抛弃彼此的缺点。我感觉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该计划的计划,该市场的市场,不迷信市场,认为市场万能论,就跟以前的计划万能论一样。美国也是有计划经济的,教育上的大学入学,如果按照市场决定论,就不应该扶持黑人,打压亚裔;美国的医疗改革,在奥巴马第一次执政之前,就已经宣布失败了,现在奥巴马力推的医改,我看也基本失败,医疗和教育就不应该完全市场,当然完全计划也不行,需要一定的竞争激励。
  • 一,国资的增值必要性,二,国企员工与非国企员工的利益和谐性……这是难点。目前来说,决定企业的高效性,并不在于资本拥有者,而是经营者与经营者所拥有的权力。
  • 你这样的态度是非常危险的!作为记者,你介绍一篇自认为的好文章,就象女主人跟客人推荐一位好厨师,怎么推荐是你的事,但是接受与否是客人的自由,你不能说不赞成你的客人就是不懂厨艺品味不高,那样你就失格了。1、作者把公共资产分为两个部分是很有意思的思路,但有意思未必就对,我以为根据中国实际应该分三个部分:除他所说再加一个工业资产,因为制造业是我们的基石,而欧美正是因为去工业化玩服务玩金融掉了坑;2、还有考核的标准不能只是资本增长一个标准,得是资本增长和市场占有率双标,否则的话市场占用率越来越低即使资本增值了被边缘化被淘汰也是很快的;3、人才因素,成败的关键主要在于人才,能够吸引最好的人才,想不成功都难,新加坡的成功就是如此,有台湾省工程师回忆新加坡猎头的高效:高薪、房子、家属安置都谈妥了,岛内还在哼哼唧唧慢慢爬,他只能去新加坡了。
  • 也许小处可见大。。不过瑞典这样一个900多万人的国家。。。管理起来真的相对容易些。。。
  • 其实我国国企不乏出色企业,但和瑞典一样,怎么解决“人亡政息”(我是非常不信在这位邓先生下台后,资本力量不会反噬国资的。作为资本主义西方,资本力量远比我国更强大。我国的优质国企还经常被资本吞噬,更何况西方了)这个千古难题,比5倍增长更具探讨性和现实意义。
  • 有人在打如何花样私有的瞌睡,这个人只不过在给枕头。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