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相声界“传统”,一个郭德纲不够用

  • 看不见风景的房间 来的都是客 全凭嘴一张
        要么传统师徒制,要么现代学校制。此说至少不符合内地现状。
        1、搞现代学校制最典型、最有话语权的当数清华、北大。90多年前,这两所学校出了20多位享誉世界、名垂不朽的大师,健在的至少有杨振宁、李振道、丁肇中等等。近60多年,别说没有一位大师,连假的冒牌的教授都遍地开花了。如果,我们坚持90多年前那种一位老师带2-3名学生的教学形式,也许就不会堕落到教授抄袭学生论文的尴尬境地。
        那种1带2、3的教学形式不有点儿像传统师徒间的手把口传吗?
        批量生产的是萝卜白菜,现代学校制就是干这个的,遗憾的是,吃得很不放心;
        精品只能是按需求定产,传统师徒制或者说师徒制就是干这个的。幸亏有人坚持,才有今天相声和一些艺术门类的繁荣。
        2、当下,不单相声,其它很多艺术门类,例如戏曲、曲艺,甚至钢琴、声乐、器乐等等,都出现了很多类似师徒制的“工作室”、“讲学班”,在名师指导下进行专门的针对性很强的教学。除了行拜师礼,每个学生一年的费用有高达5-6位数的。毕业后,除事先约定外,双方在经济上就不再有什么关联了。
        正是这种带有浓厚师徒关系的教学才使相声得以传承至今,才使一些个人风格极其鲜明的艺术流派还能苟延残喘不致灭绝。
        几乎每种艺术都有自身的特性、特质乃至个性,并沿着这个方向去寻求维持生计、谋求发展的最简洁有效的手段,师徒制就是手段之一。作为普及教育,上学当然是必须的,但要学会、学精,甚至想成为某个门类流派的传承者,离开师徒教学形式,或是传统师徒制,是有很大难度的,至少现在当今眼目下,很难。
        如果几十年、几百年后,小岳岳还是小岳岳,那真是我们的造化。相声不死!

回复2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