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科学,尤其是物理学能更多地接受宗教和信仰

回复9

  • 若隐伯爵 悠悠如浮云,聚散都成景
    最后一句你明显曲解了作者的本意,他信仰的是“上帝”而不是宗教。
    这个上帝你可以有许多种说法,可以是“上帝”可以是“真主”,可以是“道”;但不可以是“耶和华”,不可以是“穆罕默德”,不可以是“元始天尊”。“它”必须是非人格化的。这是作者的本意。
    所以他说“我对有组织的宗教持怀疑的态度,因为它往往不过是一小撮精英用来巩固权力和影响群众的一种制度。”“我们都应该直接聆听“上帝”,而不是聆听站在祭坛前的牧师。”
    所以,他心中的上帝是“我的确相信某些东西创造了宇宙。那个创造者,我想我会叫他“上帝”,但你叫他什么并不重要。”若要比喻的话,很像传说中的“盘古”。创造宇宙,身化万物,归于虚无。
  • 反证:骗子都是最关注新科学、新理念、新事物、新政策的,比如,设计电信诈骗,老百姓不懂科学所以容易被骗

    信啥:个人自由,即使科学家也有走火入魔的,比如,超超大大对撞机,追求了最小还会有更小粒子

    未知:永远存在。不装懂、不托付上帝(因为他不存在),耐心等待探索结果

    科学不包括:文化、宗教、艺术等的主观意识部分

    道==上帝,非人格化的
  • 三宝看天下 反封建反官僚主义,反极左反白左
    这个说法不妥当。

    科研人员首先是人,就必须站在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而不是台疯狂的机器。

    广义来说,宗教信仰,人皆有之,无神论本身也是种信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西方社会传统与咱有很大的不同,神的教导与人的底线有时是合而为一的。

    这样的文章理解内涵比抠字眼式的批判更重要。
  • 无话_不说 默有寡主
    皆因困惑
  • 正是对世俗事物以外的追求,成就了科学,当然也形成的宗教。即使重来一遍,大概中华文明也创造不出科学。创造不出科学,只是阶段性缺点。中国人在使用科学技术、完善科学上,将比任何人做的更优秀得多。下一次科学革命,如果有的话,至少500年后。人类就是在几个文明的互动中前进。中国的纸为欧洲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现代欧洲语言的建立、科学体系建立提供了技术基础。而欧洲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是今天中国快速复兴的技术基础。
  • 问题就是意识和人的存在很难解释。文中的宗教说的是个人心中的“上帝”,而不是一小撮精英用有组织的宗教来巩固权力和影响群众的一种制度。文中也说过区别科学与其他探究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模式(如宗教、哲学)在于,新理论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没有实验可以验证的理论和宗教有什么区别?
  • 冬天来了 所以,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吧。
    当年牛顿解释不了万有引力的来源,也是让上帝做了一次主。
  • 拉马努金、尼古拉·特斯拉那种被斥为怪力乱神的直觉顿悟,的确让人怀疑认识世界的方法不是只有逻辑推理一种。人类仅凭逻辑推理绝无可能认识浩渺无常的宇宙。
    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律或就告诉我们直觉顿悟是一种客观存在。
  • 世界上几乎所有学科的伟大科学家无不是虔诚的信徒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