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与野味

  • 海角愚人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虽然除了鱼类我不吃任何野味,但人类因为好吃才去选择动物驯化这个话恐怕欠妥。比如文中所述的野猪就难吃无比,那我们的先祖为啥要饲养、驯化它们?
    可见人类驯化野生动物的选择顺序,好不好吃真排不上号,而首先是看能不能驯化,比如有些动物在人工圈养的条件下就不发情、不繁殖,根本就不能驯化。其次就是要看饲养的经济性,比如拿肉喂出来的虎豹豺狼,其成本不知要比吃草的牛羊贵了多少倍,有几个人能养得起、吃得起?再比如熊猫、大象虽然也吃素,但几年才生一胎、一胎一两只、养大要几年,同样不具经济性。
    驯化、饲养、改良,这才是人类畜牧业的发展逻辑。但这并不等于野生动物就都不好吃,就像野生鱼类普遍都比鱼塘养出来的口感更好。更不要说众口难调,有些人闻着羊肉就想吐,但有些人却打着灯笼专找那口腥膻味过瘾。
    我当然不是在鼓励吃野味,而是说不能拿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去充当正确政策的基础,这样最终只会适得其反,反噬自身。
    仅仅野生动物容易传播未知疾病这一条铁一般的事实,就足够取缔全国所有的野生动物交易市场了,不必再扯其他。而且对那些实在戒不了馋瘾,连河豚、生肉都要拼死一试的人,你说再多也是废话,直接干就行了。

回复6

  • 高危野生动物的人工干预,势在必行。
    盲目的无差别野生动物保护政策,到了反思的时候了。
    在地球生命进程的24小时里,人类只是短短几秒,人类获得强势地位仅是偶然,请记住:生命时刻在寻找强势的出路!人类对病毒基本无能为力,高危野生动物可能携带人类无法管控的病毒,人类大规模灭绝并非不可能。
    保护和繁衍地球上的物种,是造物者的责任。人类最可悲的是以造物者的眼光来看待自然界。
    (第二次警告)
  • 补充一点,主要问题在于野生哺乳动物和鸟类,因为基因与人类相似,所以存在很多跨物种传播的病毒和病菌。而鱼类、两栖、爬行动物以及无脊椎动物等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远,几乎没有跨物种传播的病毒和病菌(有共患的寄生虫,但一般危害有限)。
  • 加油!奥利给
  • 欲買桂花同載酒 終不似,少年遊。
    其实我印象中的野猪肉挺好吃的,味道口感介于猪肉和牛肉之间。真要不好吃别人干嘛养殖野猪呢。
  • 是这样的,不是所有的野味都不好吃,鱼类是最大的例外,尤其是野生的肉食性鱼类。但是在这里说野味不好吃属于政治正确,吓唬和影响那些没吃过野味的人不再去尝试,但对爱吃野味的人毫无作用,毕竟他们知道哪些是好吃的,哪些是拿来尝鲜的。

    大部分野味不好吃是真的,野猪、野兔、野鸡、野鸭我都吃过,只有野鸡、野鸭还算行,野猪、野兔的肉确实很粗糙,但是经不住没吃过的人那种好奇心。直接在政策层面禁止野味市场的产生,鼓励举报,重奖举报者才能起到比较有效的作用,光在这里讲好不好吃,起不到什么作用。
  • 说的基本准确。首先看能不能驯化,驯化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改善肉质。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