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 赠人》毛泽东

回复4

  • 那到底是谁作的呢?
    《人民网》上列出的毛诗词里有这一首: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人民领袖毛泽东>>诗词作品
    诉衷情(1974年)
    父母忠贞为国酬, 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jpg
  • 我看到了这个说法,貌似也不是很官方。另外一说是,事关对接班者不是很确定而有感而发,所以没有收录到毛主席诗词。不论怎样,本帖作者要表达表达的意思,我理解。所以贴这个诗词,以迎和。
  • 行者在路上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太白文艺出版社《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中作者麓山子有这样一段叙述:
    在延安时期即同毛泽东交往甚至密的著名作家舒群,在《毛泽东的故事》这本纪实性很强的小说集中的地后一篇《十二月二十六日》里,也引了这首词,以细腻刻画毛泽东度过他最后一个生日时的心境。而陈晋在《毛泽东与文艺传统》一书中,则予以否定。他称“该词已经证实并非出自毛泽东的手笔。”但仍写道,此词于“忧患残深之外,又添暮年苍凉之情”,虽后来证实非毛泽手笔,“但当时人们信而不疑,广为传抄,多少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毛泽晚年心境颇趋一致的体会和揣度,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同毛泽一样对祖国的命运表示忧虑和深切关注”。计小为在《评舒群的(毛泽东的故事)》(《文艺理论与批评》1990年第3期)一文中也曾断言此词非毛泽东所作,但没有提供任何有关资料。此外,由良石先生主编的《毛泽东诗词书法赏析》一书中也全文引用此词,在此一并引用,以供参考。
  • 这首词很可能是别人伪作的,但里面表达的感情却是真挚,提出的问题更是无法回避的,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相信这就是毛泽东写的原因。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