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 1 高志凯越来越有汉使味道 14.3万
- 2 联合国被催搬家 8.5万
- 3 如何看待张雪峰的建议? 6万
- 4 西方环保阴谋助中国发展 10万
- 5 人才供应实际上跟不上 1.9万
- 6 再见中国纸质火车票 10.3万
- 7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大突破 7.4万
- 8 回应K字签证普遍的焦虑 3.8万
- 9 从登月到六代机 11.9万
- 10 K签证成为舆论风暴眼 17.3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 “避坑” 版块上线!你的消费避雷指南、好物种草清单,从此常驻不离🎉
还记得“三月风闻社区消费者权益月”“智能车轮上的权益保卫战”活动里,大家分享的那些消费“踩坑”吐槽、维权妙招和宝藏好物吗?很多观友都说,希望这样的交流平台能一直存在!现在,......
5名外卖员搭讪失败将女子殴打致死 曾暴打其一家20分钟
回复4条
说这几人如何如何就行了,为什么非要强调其职业不可?难道所有外卖员都是文中这样的人?
这茫茫人海中,那一个职业的人没犯过罪?难不成以后每报道某个犯罪份子时,都要在强调其职业不成?
说句难听的,此案行为虽然恶劣,让很多人心里难以接受,可就其危害性来还真不大。
而当下的很多“媒体人”呢?其所行、所言之事,若论其危害性而言,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述了!
前几年的“静静”事件,若不是那群货脑抽的在片尾打上了赞助机构的大名,因此而露出了尾巴的让人反感。那还真就会让她们成了事,一旦成了事,那国家将有多大的损失?又有多少人的生计将受到影响?而报道这种人时,媒体会在前面加上“媒体人”几个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