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已被删除

  • 风中婆娑 好吧,啊Q先生。小弟,甘拜下风。
          你说的很好,也说的很长、很有逻辑性,但是却没有任何具体的证据证明儒家思想核心是”忠君“。因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这是世人公认的。当然儒家也提倡“忠君”的思想,但前提是君要有礼,所以忠君根本就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绝对的忠君是跟”仁“相背的,有兴趣的话,可以多看看《孟子》。
         汉武帝的脑子当然是没有问题,因为他采用的是董仲舒的内法外儒的想法,也就是所谓的”三纲五常“,三纲是法家思想,五常才是儒家的。法家提倡的是忠君专制,儒家是仁义教化。所以你说的构建国家运行的思想体系,并非儒家一家。
           你后面逻辑有点乱。。至于孔子是至圣,有何奇怪的?孔子是第一个让贫民也能受教育的人,说他第一有疑问?就像我前面说的“杜甫、苏轼、欧阳修”也能称圣,“圣”这个词根本就不是神化一个人,因为大家还是把他们当成人。而你说的耶稣会复活、默罕默德是先知,这才真正是被神化的人,就像皇帝自称为真龙天子,老子被看成太上老君。而孔子有谁认为他是神或者先知呢?

回复1

  • 已注销用户 素质低下禁言 认知水平低下禁言 请自行对号入座
    我之前已经讲了,你所讲的儒家思想是狭义上的,学术上的。我所讲的儒家思想是广义上的,是指一种可以指导构建国家运行的思想体系。
    作为一种学术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这确实没有问题。但作为一种指导构建国家运行的思想,忠君爱国当然是首要的原则。站在政治制度的角度上看,无论是仁者爱人,首先爱的是君是国家。取义成仁的牺牲对象首要的也是君主是国家。无论是仁还是义,首要的原则是必须忠于国家,这不需要证明。


    第二,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基本上是世界上最庞大,最复杂的国家。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当然需要在治国理政思想上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元素,使得本身的思想体系更加完善,更加进步。所以,与其狭隘的认为三纲为法,五常为儒,我更愿意将其看做与时俱进,不断改革的儒家思想。就像你看了一本书,之后利用书中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个知识当然就是你的知识。
    反过来讲,正因为儒家思想可以做出这样的自我改革,使之适应社会发展与中央政权的需要,所以才有独尊儒术这个结果。当然,所谓的外儒内法这种说法并没有什么错,只不过太狭隘。


    第三,我的逻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谓的“至圣”是指道德智能最高的人。在这个词语里,道德与智能是无远弗届的。换言之,就是所有领域都达到最高。无论是书圣王羲之,还是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终归是在某一领域达到最高。
    而这个无远弗届的至圣,显然不是人可以达到的境界,不是人可以担得起的称号。只有神才有可能做到这样的全知全能,这当然是对孔子的神化。
    第一个让贫民接受教育,这个功绩最多万世师表,是担不起至圣这个称号的。事实上我从未说孔子被当做神,但这个至圣不是神,胜似神。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