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已被删除

  • 我认为并非如此。
    还是拿化学为例,其研究对象的复杂度同样非常高。
    但是在元素周期表发现之前连无机化学的研究也是非常吃力的,而元素周期表的原理要到20世纪才被揭示出来。
    物理学也一样,像布朗运动,是个什么规律呢?同样是非常复杂的!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的那篇论文才算彻底解决。
    上面我提到的《复杂》这本书里的研讨会里,物理学家就注意到经济学家研究的最小“粒子”(人)与物理学的不同,是有“思想”的。后来我想到,“理性人假设”真的靠的住吗?是必要的吗?
    “理性人假设”,我认为一是在经济活动中有一个共同的价值标准,二是能获得足够的信息,否则所谓的“理性”从何而来?但是这种假设在小范围内或许成立,但是得出的结论推广到更大范围则不免令人生疑。
    拿物理学做例子,牛顿力学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到接近光速或小到量子尺度,那就不成立了。
    因此“理性人假设”是必要的吗?

回复1

  • 就拿化学为例。例如酸碱反应试验,只要同样物质、纯度一样、环境一致(都不难做到),那么反应结果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是一样的。所以化工厂可以遍地开花。但社会学呢,例如心理学,你能找到完全一样的人吗?同样试验重复一百遍一定一样呢?又如销售,同样的东西在不同时间或地点,同样的销售策略谁敢说结果一定一样?为什么?就是因为人类社会比自然界复杂得多。大家都知道利率、汇率、就业率、劳动力知识水平、基础设施等等都会对GDP有影响,但谁又能像列元素周期表一样,把这些对GDP的影响程度列个先后顺序呢。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