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9条
-
你不是说摆数据吗?为何结论还是印象派呢?
科学发展需要安全稳定的内部环境作为前提,知识获取效率为指标,时间、知识人口数量年龄、劳动强度、前沿人才筛选、政府组织能力等条件。不展开说了。
中国科研现状是坐二望一,单位投入不占优的情况下超越之势已成,目前的体制机制是卓有成效的。
打包上新中国成立前的百多年的负资产,给现在做估价,无视极端封锁条件下的追赶成果和独立科研体系的创立。就像小破球电影中的俄罗斯航天员固守苏联百年前的先行者荣光,瞧不起中国制造,只因他们失去了现在和未来,某些人不是傻就是坏并没说错。
个性、大师、私立三期叠加的标杆是美国,中国可别不学好的偏学坏的。 -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算不算?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就知道这个伟大不伟大了
-
我突然想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数以亿计人口的吃饭问题,应该算是世界性贡献吧?
-
即使在晚清民国我们依然有许多人走出国门,对世界科技的进步并不能抹杀,新中国科技能有高起点,与这些回国的人也是分不开的。中国人的聪明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就能萌发。现在随着国家基础工业教育科技的发展进步,我们的科技转化会越来越迅速。
-
说法貌似是不错的。但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在过去三四百年对科学做的贡献不多呢?是中国人不聪明不努力吗?都不是。是因为在那个时代,我们并不看重科学技术,更看重的是心性伦理之类。我们以为心性伦理就是全部,结果就导致科学技术的不发达。反过来我觉得你这个观点的问题,其实跟中国古代是一样的。只不过立足点刚好相反,古代人只重心性伦理,而你这个说法其实背后隐藏着只重科学技术的意蕴。当一个人说中国三四百年对科学技术没有贡献。实际上就蕴含着这样一个想法,科学技术对于人类来说才是全部。但其实远远不是这样,科学技术只是一方面,正如心性伦理也仅仅只是一方面一样。
-
百度一下《中国科学技术史》,英国人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写的。
-
请去看一下《中国科学技术史》,是英国人李约瑟写的。
其中重点讲了,中国古代100项世界首创的科技发明。 -
徐光启 李之藻 天主教
-
鼓掌。我们的原创性贡献不是没有,是太少。。承认不足,继续努力。加油
热点
- 1 G3的微妙关系 12.6万
- 2 武大校长张平文的回应 6.4万
- 3 杨某某是极端女权斗士? 10.1万
- 4 武汉大学的反应太迟缓了 1.0万
- 5 中国继续大规模增加人口 4.9万
- 6 给新生儿发钱意味着什么 9.4万
- 7 聚焦善恶批判自由主义 10.8万
- 8 湿疹患者角度下武大事件 6万
- 9 台湾来次“西安事变”? 7.2万
- 10 城市集中供冷行不行? 5.7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投资者保护”:守护你的财富,共筑理性投资路
在投资的浪潮中,每一次波动都暗藏机遇与挑战。你是否曾因信息不对称而迷茫?是否遭遇过投资陷阱,让辛苦积攒的财富受损?又或者有过慧眼识珠、收获满满回报的成功经历?无论你的经历如......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武汉大学事件,应该是就事论事,惩戒恶人,... 评论 112 赞 7
-
2075四号舰“湖北”舰正式官宣!都有更先... 评论 103 赞 21
-
3深圳小孩暑期不玩手机,在华强北送外卖,这... 评论 76 赞 10
-
4日本男人,越来越矮了? 评论 68 赞 7
-
5这个星期的两件大事,新的时代真的来了 评论 61 赞 22
-
6日本有几个人反对战争? 评论 45 赞 72
-
7为什么说武大图书馆案的判决书经得起考验? 评论 44 赞 8
-
8印度“智造”梦碎了一地 评论 42 赞 6
咱们有一说一,不杠不吵,就具体问题讲事实摆数据。
我个人看法是,承认以往的不足,并不会否认我们正在付出的努力和今后将要取得的成绩。相反,从后发追赶至前沿,我只会觉得我们更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