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已被删除

  • 横看成岭侧成峰 挑错人人会,能找到有价值的才是真本领!
    如果你认为是错的,请问在自然科学方面世界性的贡献,你讲讲都有具体的那些?
    咱们有一说一,不杠不吵,就具体问题讲事实摆数据。
    我个人看法是,承认以往的不足,并不会否认我们正在付出的努力和今后将要取得的成绩。相反,从后发追赶至前沿,我只会觉得我们更了不起!

回复9

  • 你不是说摆数据吗?为何结论还是印象派呢?
    科学发展需要安全稳定的内部环境作为前提,知识获取效率为指标,时间、知识人口数量年龄、劳动强度、前沿人才筛选、政府组织能力等条件。不展开说了。
    中国科研现状是坐二望一,单位投入不占优的情况下超越之势已成,目前的体制机制是卓有成效的。
    打包上新中国成立前的百多年的负资产,给现在做估价,无视极端封锁条件下的追赶成果和独立科研体系的创立。就像小破球电影中的俄罗斯航天员固守苏联百年前的先行者荣光,瞧不起中国制造,只因他们失去了现在和未来,某些人不是傻就是坏并没说错。
    个性、大师、私立三期叠加的标杆是美国,中国可别不学好的偏学坏的。
  •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算不算?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就知道这个伟大不伟大了
  • 我突然想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数以亿计人口的吃饭问题,应该算是世界性贡献吧?
  • 即使在晚清民国我们依然有许多人走出国门,对世界科技的进步并不能抹杀,新中国科技能有高起点,与这些回国的人也是分不开的。中国人的聪明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就能萌发。现在随着国家基础工业教育科技的发展进步,我们的科技转化会越来越迅速。
  • 说法貌似是不错的。但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在过去三四百年对科学做的贡献不多呢?是中国人不聪明不努力吗?都不是。是因为在那个时代,我们并不看重科学技术,更看重的是心性伦理之类。我们以为心性伦理就是全部,结果就导致科学技术的不发达。反过来我觉得你这个观点的问题,其实跟中国古代是一样的。只不过立足点刚好相反,古代人只重心性伦理,而你这个说法其实背后隐藏着只重科学技术的意蕴。当一个人说中国三四百年对科学技术没有贡献。实际上就蕴含着这样一个想法,科学技术对于人类来说才是全部。但其实远远不是这样,科学技术只是一方面,正如心性伦理也仅仅只是一方面一样。
  • 百度一下《中国科学技术史》,英国人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写的。
  • 请去看一下《中国科学技术史》,是英国人李约瑟写的。
    其中重点讲了,中国古代100项世界首创的科技发明。
  • 粉笔骑兵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徐光启 李之藻 天主教  
  • 刘拔包BaBao 刘保超
    鼓掌。我们的原创性贡献不是没有,是太少。。承认不足,继续努力。加油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