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娘娘腔”小孩,长大后都去哪了

  • 士产生于春秋时期,是在分封制下,庶出末枝失去贵族身份的产物。当时,士是最低等的贵族,有贵族血统但无贵族身份;士又是最高等的平民,有学识、有才华、有能力,所以士农工商,士为首。战国时期,士人最为兴盛,战国四公子各养士三千,名显一时,其中孟尝君手下不乏鸡鸣狗盗之辈,但也是士人。
    到秦灭六国、秦末混战,贵族损失殆尽,西汉是平民时代,士虽是平民,但身份却高贵起来,西汉时鸡鸣狗盗之辈不再被纳入士人之中。
    东汉是豪强共治时代,但仍有士人的活动空间,太学士几千人,大多是家境贫寒之人。这时候没有士族只有士人。
    到魏晋九品中正制确定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这时才形成士族。士族垄断仕途,垄断权力。与士族对应的是寒门,也称为寒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寒士就是与士族对应的士人。
    如果用今天类比,大致上上过大学的都可以称之为士人,公务员招考可以称之为“开科取士”。
    而士族大致上等于取消高考,各高校改为介绍信入学,然后形成一个小圈子,只能该圈子里人的子女上十大名牌学校,而各市厅级官员只从十大名牌学校学生中选取。这个圈子即是士族。
    士人与士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回复0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